首页>史记·资政>迎接新世纪迎接新世纪
佟麟阁将军的一条金链
刘苏先生告诉笔者,在寻找佟麟阁将军殉国亲见者过程中,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在时村调查采访时,虽然得到村委会主任张士英的积极配合,请来了合作社时代时村生产大队的老队长、现年78岁的张凤棠、74岁的村民刘树林和73岁的时光义,在村委会座谈。但三位老人说:当年的战斗发生在时村和石榴庄,张凤棠家住邓村,没有见过佟麟阁;而刘树林和时光义家住时村,刘树林家的房子虽然离发生战斗的时村土道最近,而当时他们年纪还小,一个6岁,一个5岁,也没有亲眼见到过佟麟阁。而家住双庙村见到日本兵从东边过来的徐四奶奶、用排子车运送佟将军遗体到南顶路的于德海老先生等人都已故去了。
另一位提供大量细节的乔德林老人出生于1924年,七七抗战爆发当年13岁,应该记忆较其他几位准确。但乔老行动不便,所以当时刘苏先生请几位老人与乔德林老人座谈,共同回忆、互相补充。几位老人回忆起1937年7月28日那一天上午,石榴庄和时村以南的九龙山(当地俗称“南山子”)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而九龙山有29军的工事,发生了激烈战斗。乔德林老人说,他家房顶上日军的机枪子弹壳哗哗地落到他家院里,一直落满了他家为避战祸挖的地洞。而日本兵走了以后,乔德林去查看了自家的庄稼和菜地。时村东头偏南有一条南北向的土道,周围都是庄稼地和坟地,庄稼地主要种棒子(玉米),也有高粱和菜地。乔家的玉米地齐刷刷都被机枪扫射打倒了。这些回忆细节有力地佐证了当时战斗的确发生在当地。
在整理乔老的回忆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刘苏等人的兴趣。据乔老说,当时有一个被叫做“麻头”的人要从佟将军遗体上往下摘金项链。佟麟阁将军的护兵就走出来干涉。但“麻头”执意要摘走。村民们见状,就群起上前,阻止了“麻头”的行为。
乔老回忆的村民们阻止“麻头”摘去佟将军身上金项链这一细节,让刘苏对其回忆产生了困惑。
佟麟阁将军戴金项链确有其事。据史料记载,1912年,佟麟阁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由于冯玉祥信仰基督教,并以基督的舍己精神来训导士兵,所以佟麟阁有机会接触基督教信仰,并最终成为一名极为敬虔的基督徒。佟麟阁在信仰上的笃诚,得到了很多人的见证。冯玉祥在《模范军人问答》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李宗仁、冯玉祥等人所著的《佟麟阁将军》一书则如此说:“佟将军嗜宗教家言,虔奉耶稣,以故慈和廉正,了然于祸福生死,而博爱之义,见诸实行,所至有善人之称。”
另据记载,在军旅生涯中,佟麟阁将军有两样东西为最爱,一是《圣经》,一是一条十字架项链。特别是十字架项链,佟麟阁将军一直都随身佩戴。不过,在七七抗战爆发后,由于佟麟阁将军驻守南苑军部,一直没回过家,他曾托人将所佩的十字架项链捎回家交给夫人,以示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对家人的思念。而生活简朴的佟将军是否拥有第二条金项链?带着这一疑问,刘苏等人再次访问了乔德林老人。
乔老经过再次回忆,认为金链应该是怀表链,而非十字架项链。为了多方取证,刘苏立即前去请教佟麟阁将军之子佟兵先生。据佟兵先生说:当年高洪锡只身回北平城报信时所带回的佟将军遗物中,的确有一块金链怀表。那不是一块普通的怀表,而是一块会打点报时的怀表。因此佟兵非常喜欢,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由此可以证明,当时隐藏在乔老家山药架下的遗体正是佟麟阁将军的遗体。
编辑:曾珂
关键词: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将军的一条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