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吃“百家饭”的《光明报》
1941年3月29日,梁漱溟离渝赴香港筹办民盟机关报《光明报》,经费拮据,多方筹措,可谓是吃“百家饭”。这段往事,《梁漱溟年谱》一书记录翔实。
梁漱溟离开重庆后先到桂林。在桂林时会见李任潮(济深)、李重毅(任仁)两位先生。他们与蒋介石有矛盾,不站在蒋介石那边。他们拿了几万元支持民盟办报。梁漱溟5月20日赴港,是因为得知了黄炎培5月初已到香港的消息,期望与黄会面。未料黄于同日飞返重庆,正好错过。梁漱溟又等罗隆基、张君劢等到港协力办报,但久等不至,“只好与上述诸君着手筹备”。
关于办报经费来源,梁漱溟说:“在香港办报,要用很多钱。我们是书生,哪里有那么多钱?我在离开重庆之前,民盟的负责人如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每人(即各派各方)出一万元法币。我经济能力差,出了六千元。只凑了几万元法币。当时法币与港币比值太低,五元比一元。当然不够。经过联络,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文辉,他们与蒋介石有矛盾,不站在蒋介石那边,他们拿了十万元(刘四万、龙六万)支持民盟办报。在香港政府统治下,办报要交押金四千元,还要律师,请律师又得花钱。廖承志、范长江很关心我们的报纸,报纸出版对他们也有很大方便,中间偏左,对中共有利,希望我们早出版。报纸出不来,他们很着急,还帮助想了一些办法。范长江对我说:南洋华侨很关心中国抗日,知道你们在香港办报纸,很支持你们,愿意帮助你们数千元,你写个收条就可以了。第二天,范长江就送来了四五千元港币。这些钱很能办些事,我捉摸这笔款是中共给的。”
就这样,《光明报》出版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民盟机关报光明报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