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画里有话

诺贝尔化学奖今揭晓 邓青云成华人得诺奖最后希望

2014年10月08日 14:09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邓青云

 

邓青云

 

邓青云2

 

邓青云

 

  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马丽)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物理学奖自6日起依次揭晓,最后一个科学奖化学奖将在今晚颁布。此前由知名数据机构汤森路透预测的四位华裔科学家中,华裔科学家邓青云成为今年华人获得诺奖的最后希望。

  前天,两位挪威科学家和一名英国科学家凭借发现大脑GPS系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昨天,三位日裔科学家(其中两名日籍,一名美国籍)凭借发明蓝色激光二极管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列入预测热门人选的张首晟、杨培东无缘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钱泽南无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根据汤森路透的预测,2014诺贝尔奖预测名单包含来自9个不同国家、27个不同学术和研究组织的27位研究人员,并首次同时出现四位华裔科学家。此前汤森路透曾根据其“引文桂冠奖”的分析,成功预测35位诺贝尔奖得主,去年更是成功预测11位诺奖得主中的8位。

  与此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不同,张首晟、杨培东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内地接受教育的新一代,两人成为今年诺奖热门人选更令国人期待。杨培东和邓青云此前曾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讲学。

  邓青云1947年生于香港,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作为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之一,邓青云有“OLED之父”之称,他2011年获地位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沃尔夫化学奖。据媒体报道,邓青云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缘分源于1979年一天晚上,他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忘记在实验室,返回后发现在黑暗中有一个亮亮的东西,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OLED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具有图像质量优、低功耗、重量轻、柔性显示等优点,多应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及高清电视。专家认为,随着OLED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竞争对手液晶(LCD)将被淘汰。2012年,邓青云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做报告。

 

邓青云和他发明的有机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邓青云和他发明的有机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诺贝尔奖 诺贝尔化学奖 华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