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钜惠民生

和谐春运,我们欠“铁老大”一段掌声

2014年02月11日 15:23 | 来源:求是理论网
分享到: 

  在我国,铁路运输相对于公路、水路、航空有着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费用较低、方便快捷的优势,因此承担着地区间大宗货物交换的重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撑,故又被人称作铁老大。然而,能力愈大,责任也愈大 每逢春节,铁老大都须责无旁贷地承受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激增的重负。于是,铁路运输也就几乎成为春运的代名词,而社会公众、各类媒体对春运的关注,也就逐渐演变为对铁路运输的关注。

  但是,近年以来一票难求现象的持续存在票贩子群体的屡禁不绝售票方式的广泛争议以及“12306网站的频繁崩溃,都使铁路系统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铁老大如何改进管理、如何提高服务,都难以公关已有的社会形象,而这个本应轻松、和谐的岁末年关,也就变成铁老大必须要闯过的压力关、舆论关。

  毋庸置疑,在短短几十天内将数以亿计的客流、人流运送到全国各地,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世界奇迹 而既要让这数十亿次的人口尽可能减少出行成本,又要保证旅行的安全性、及时性、舒适性,铁老大明显力不从心。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当许多乘客带着疲惫走下了数十个小时的火车车厢时,他们通过牢骚来发泄内心的愤懑,寻求内心平衡的举动,应当理解。而铁路运力不足的事实铁路部门持续改进的努力铁道职工甘于奉献的精神社会公众也不应选择性失明。一味只顾个人立场,甚至毫无主见的人云亦云,不仅会打击铁老大改进服务,创新进取的积极性,更会给本该喜庆、快乐的回家路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对铁路系统可以有期望,可以有要求,但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应当立足现实、着眼全局、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客观上讲,中国铁路为春运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比如,在供求严重失衡的环境下,铁老大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反而一直努力维持着不变的铁路客运票价,使铁路一直成为大众化长途旅行的首选;比如2011年铁路部门积极创新,推出的铁路购票实名制,不仅打击了猖狂数年之久的黄牛党,更结束了广大群众的彻夜排队的买票之苦;再比如当你我都在合家团圆、感受亲情、享受欢乐时,许多铁路职工却仍须奋战在铁路客运的第一线。

  如果抨击铁路系统的固步自封、体制僵化,管理落后,那么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给铁老大留出足够的时间,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改革开放也不过只是30多年,想要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沉疴积弊,显然不理性,不客观,也不现实;如果指责铁路系统存在着市场化的垄断,那么这样能够惠及广大群众的垄断又有什么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垄断,都是贬义词,都在阻碍社会的进步,都会攫取公共利益。相反,如果将铁路纯粹市场化,在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高价车票立刻就有了合理、合法存在的土壤,一票难求可能立刻消失,但天价一票就会频繁出现。真若如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许多人,也许就是一种奢望,一份乡愁。

  往更深层次讲,一票难求等诸多现象的出现,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在某个特殊时期、某一特定行业的集中反映,让铁老大承担这种责任明显有失公允。由于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入具有数量多、范围广、现象普遍的特点,每遇传统春节,一个短暂的客运高峰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而这种短暂的客流、人流的季节性失衡现象显然与当前的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无关,如果片面提高铁路运力,必然陷入资源闲置、浪费的误区。而只有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创造更多以人为本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而不是止步于对铁路车票分配合理性的探讨,才是真正解决春运难题的人间正道

  近几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这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的背后,离不开无数的外出劳动者的质朴勤劳,更离不开铁老大这条国家交通大动脉的坚实支撑。在对铁路系统诸多问题的批评之后,我们也应正视他的努力,给予铁老大应有的掌声,这不仅为他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的创业有更安全、舒适、和谐的外出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委组织部)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铁路 铁老大 和谐 春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