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助力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重庆市政协立足区位特点建言融合发展
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了重庆开放开发新的战略机遇。2013年9月,重庆市委确定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市政协2014年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组织委员认真履职,建言献策,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
2014年初,重庆市政协主席会议将“进一步推进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列为全年重点协商计划。在国家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后,市政协又将推进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相融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为使协商言之有据、言之有理,2014年3月到7月,市政协由五位副主席牵头,组织市政协经济委、人资环建委等会同相关区县政协,按功能分区开展调研,最终形成1份综合报告、5份片区报告、1份专题报告和40份区县子课题调研报告。并于去年11月中旬向市委报送,有关建议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结合贯彻路带战略专题协商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
去年11月,市政协召开四届十次常委会议,就“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专题协商。会议针对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五大功能区建设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提出“抓住国家路带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给重庆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和五大功能区分类指导、加快完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在做好规划方面,市政协区县工作联络委主任熊康敏委员建议,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全面贯彻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做好五大功能区分区域的总体规划,尽力把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有效衔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积极作为。面对新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王济光还提出,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应突出三大亮点:核心区和拓展区着眼于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围绕口岸资源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和都市区,推进口岸一体化进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型经济格局;城市发展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与成渝经济区互动,尤其是其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和城镇在功能布局和联系方向上应重点体现国家战略;渝东北、渝东南要加快以生态为背景的特色经济发展。就重庆如何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周群等委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重庆必须适应国家路带战略决策,树立分类开放理念,在有序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指导五大功能区的错位发展;树立“配套、集约、效能”理念,大力加强开放平台建设。
委员积极建言推进五大功能区域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
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委员也积极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实质性建议。
以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5区处于内环以内区域的都市功能核心区,集中体现了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都市功能拓展区包含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是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市政协区县工作联络委组织专项调研,并召开“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环境保护”、“高山生态搬迁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等主题片区会。熊康敏、黄宝军等委员认为,拓展区要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高度重视物流通道建设,切实提升进出通行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努力发挥“两江新区”的龙头带动、高新区和经开区引领、特色园区和产业基金导向三大作用。
包含主城周边12个区县的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川渝和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针对城市发展新区面临部分产业项目重复建设,造成产业同质化、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突出的问题,程萍、易小光等委员则积极提出建议,认为在国家“路带战略”背景下,城市发展新区要着眼于建设我国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战略支点;要致力于成为重庆打造“中国向西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节点、长江经济带西部综合枢纽、西部开发创新样板”的重要载体;要立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推进产业投资禁投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要坚持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产业和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实现产城互促、互动、融合发展。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自古以来就是联系华中、华北、华南的重要通道,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联合有关市级民主党派、部门,深入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万州、忠县、开县等区县实地调研,先后召开6次有专家、学者及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在调研基础上,刘玲玲、陈德璋等委员建议,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充分利用长江港口航道优势以及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打造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争取国家建立“三峡生态涵养旅游发展试验区”,允许生态涵养发展区旅游发展先行先试、政策创新;率先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生态涵养区纳入“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重点建设范围。
向远春、谢嘉庆等委员则深入渝东南一区五县进行实地调研,同时考察了同属武陵山地区的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以及贵州铜仁等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他们认为,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具有发展森林碳汇的优越条件,并建议突出渝东南地区发展碳汇产业的优先地位,尽快制订发展碳汇林业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改造低质低效林、抚育中幼林,着力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供给;设立渝东南“生态特区”,给予特殊保护和扶持政策,更好地推进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努力建设绿色生态长廊,积极打造长江生态屏障。
编辑:罗韦
关键词:经济 长江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