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教育部:中小学生以后将不被要求“见义勇为”
晨报讯(记者 李小娟 刘佳)中小学生以后将不被要求“敢于斗争”、“见义勇为”。昨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市民可通过电子邮件(dyc@moe.edu.cn)等多种方式于本月20日前反馈意见。
北京晨报记者对比发现,新版《守则》较2004年版减少一条,变为九条,同时,新版《守则》包括“三爱、三讲、三护”,分别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条理更加清晰、要求更加具体。
据悉,自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以来,广大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守则》、《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教育部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将《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记者注意到,在2004年版的《守则》中,第一条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新版《守则》中,第一条则变为“爱祖国”,随后据此加以解释,“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内容更加详实,并对中小学生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此外,新版《守则》中也增加了部分与时俱进的条款,如“爱学习”中的“养成阅读习惯”、“护健康”中的“控制上网时间”、“护家园”中的“践行垃圾分类”等,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实际生活情况。
另外,新版《守则》已经看不到2004年版《规范》中的“敢于斗争”、“见义勇为”。
■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1. 爱祖国 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 爱学习 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 成阅读习惯。
3. 爱劳动 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 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 讲文明 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 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 讲诚信 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 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 讲法治 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 法之事。
7. 护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 护健康 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 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 护家园 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 态环境。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教育部 中小学生 见义勇为 中小学生以后将不被要求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