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不“拜鬼”、改正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中日关系才会正常化

2014年08月16日 09:35 | 作者:高杨|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6日讯 8月13日有国内媒体称,11月8日至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访华。虽然这一消息没有得到外交部证实,但对于温度处于冰点的中日外交无疑是一个重磅新闻。

  自从2012年日本民主党政府上演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闹剧后,中日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而此后不久,日本民主党下台,充满右翼色彩的自民党领导人安倍晋三出任日本新首相。没有像中日部分学者期待的那样,曾经有过访华经历,并对华言论还算“和蔼”的安倍晋三上台后,会修补民主党执政期间因钓鱼岛问题而给中日关系造成的伤害。

  恰恰相反,安倍上台后,由于担心不能马上改变民主党时期就已经低迷的经济,而影响日本国民对自民党和他本人的支持率,安倍剑走偏锋,选择了在外交上对中韩等东亚邻国的强硬,利用日本与中韩两国存在领土争端,以及与中韩等东北亚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的伤痕,故意挑起矛盾,激起日本国民民族主义情绪,以达到转嫁国内矛盾目的。

  2012年最后一天,刚刚上台的安倍晋三就誓言他要发表符合21世纪的“安倍谈话”取代“村山谈话”。但由于受到国内外舆论压力,安倍晋三没能马上如愿。

  然而,4个月后的2013年4月22日,安倍晋三和全体阁僚出席了2014年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针对1995年的“村山谈话”,安倍晋三称,“作为安倍内阁,没有理由完全继承(村山谈话)”,表示将在战后70年的2015年发表“面向亚洲未来”的“安倍谈话”。他还称,“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对于国际社会早有定论的日本强征慰安妇问题,安倍同样否认,并认为这是战争期间民间行为,甚至他还声称受害的慰安妇是自愿行为。

  之后,安倍不断为日本侵略历史翻案,并多次执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一系列行为无疑让本已步入低谷的中日、中韩关系进入冰点。

  随着美国高调宣布实施“重返亚洲战略”,安倍感觉到美国这一战略主要目标是遏制和围堵中国,于是他领衔成为了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从东海到南海,从海上到陆地,从非洲到拉丁美洲,安倍一年多来的外交政策紧盯中国,对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地也如影随形。可以说,这一年多来,在世界眼里,安倍活得很累,就连他夫人也坦承,安倍晚上常常失眠。

  见不得中国好,是安倍的心态。然而,无论是到访非洲,还是拉丁美洲,安倍似乎并没有达到他希望在当地拉帮结派遏阻中国的目的,他越是不希望中国好,中国越是步伐矫健地往前走,这样的情形自然让安倍心急如焚,如果天天如此焦虑,那当然难怪他要经常失眠了。

  其实,日本和中国,自古以来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经济、文化上互联互通。中国搬不走,日本也跑不掉,这就是邻居。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思想指导下,中国近年来提出睦邻、友邻,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中国和周边国家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开展交流与合作,这其中也包括日本。不仅中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还是日本电器和汽车的重要市场。然而无端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否定二战侵华历史,对中国搞军事挑衅,让中日本来建立了几十年的友好关系瞬间降至冰点,给两国经济和人民感情造成重大伤害。

  昨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纪念日,在供奉二战中多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拜鬼”现场,聚集了大批日本右翼政客,这一次安倍没有参加。据日本媒体报道,其缺席原因是安倍为今年11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并为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释放出的信息。不过,日本舆论同时也认为,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责任在日本,想在短期内修复中日关系,显然是一道难题。

  舆论认为,这个难题其实并非无解。古语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和日本领导人“拜鬼”等历史问题而起,也应该以这几个问题而落。只要安倍政府改正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承诺不再“拜鬼”,并正视侵略历史,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不会遥远。当然,这既是中日开新篇的基础也应该是底线。

  (高杨)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中日关系 日本钓鱼岛国有化闹剧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