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青春卫国 英雄永生

2015年05月07日 13:52 | 作者:赵嫣|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原标题: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通讯:青春卫国 英雄永生

  新华社记者赵嫣

  从莫斯科出发,沿明斯克公路一路向西,逆着当年纳粹德国的军队进攻莫斯科的方向前行约100公里,有一座名叫彼得里谢沃的村庄。在这里,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慷慨就义。

  1923年,卓娅出生在坦波夫州。经历幼年丧父后,卓娅和弟弟舒拉随母亲辗转来到莫斯科。她在201中学完成学业并加入共青团。毕业照上,这个面如满月的少女身着黑白针织衫,表情严肃。

  那时,是1941年。卓娅酷爱文学,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同年6月,德国对俄罗斯发动闪电战,意图速战速决。俄军猝不及防,全线溃败。德军乘胜追击,秋冬时节,已逼近莫斯科。

  当人们撤离莫斯科时,卓娅选择留下并加入由优秀共青团员组成的苏军西部方面军游击队。由于年纪尚小,卓娅最初未被队伍接受。但是她的坚持打动了部队领导,最终她成为敌后特别行动小组成员。

  11月下旬,卓娅和战友奉命前往被德军占领的彼得里谢沃烧掉德军房屋。完成部分任务后,她并未与战友会合,而是在树林中独自等待两夜——她决定返回村中烧掉存放有德军器械和马匹的马厩。

  但是,她将汽油浇下还没来得及点火时被警察发现……警察将卓娅交给了德军。

  在被问及“你是谁”时,卓娅回答:丹娘——这是一个著名女英雄的名字。在被问及游击队员在哪里、同伙是谁时,卓娅闭口不言。挨过数小时拷打折磨后,她被允许在不过20厘米宽的木凳上栖身几小时。

  这是卓娅生命的最后一夜。次日,她胸前挂着“纵火犯”的牌子走向绞架。牺牲时年仅18岁。

  面对德军的劝降,卓娅这样回答:“你们今天可以绞死我,但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两亿人,你们不可能全部绞死。他们会为我报仇!”“我不怕死!同志们,为自己的人民而死,这是我的幸福!”

  1942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彼得里谢沃。随军《真理报》记者将卓娅的事迹写成长篇报道《丹娘》。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追认卓娅为英雄。她成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第一位被授予英雄称号的女兵。

  苏联各地树立卓娅的雕像,用各种方式宣传她的英雄事迹。

  在中国,《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成长。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对卓娅事迹质疑逐渐增多。一些人质疑卓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放火烧马厩的行为是否为保家卫国的英雄行动,甚至有人称被绞死的女英雄并不是卓娅,而是另有其人。

  对于这些质疑,卓娅纪念博物馆馆长奥莉加·波利亚科娃说:“卓娅确实做出很伟大的事,不是所有人在18岁都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遗憾的是,现在知道、了解卓娅这位女英雄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她说,与学校合作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卓娅纪念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方面,希望通过各种活动来启发他们思考:“当年的孩子们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如果换成他们自己,又会怎样做?”

  波利亚科娃说,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博物馆正在维修,还在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整修卓娅遇难前过夜的小屋,希望博物馆今后增配现代化设备,吸引更多参观者来了解卓娅,了解那段历史。

  在莫斯科著名的新圣女公墓,卓娅的雕像与弟弟舒拉和母亲的墓碑相对而立。舒拉紧随姐姐的脚步成为苏联空军飞行员,于胜利前夕牺牲在战场。在他们的墓前,无论冬夏,总能见到枝枝康乃馨耀目鲜红。(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俄罗斯 青春卫国 英雄永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