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小会员”的“大建言”:8字“闯”进宪法宣誓词

民建会员为完善宪法宣誓誓词建言

2015年07月09日 22:35 | 作者:廉维亮|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民建会员为完善宪法宣誓誓词建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被纳入誓词内容

  本月1日,新华社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决定》所附的宣誓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比照最初草案65字的誓词内容,最终通过的誓词全文70字中较为主要的改动就是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修改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在誓词中着重增加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8个字。记者从民建中央了解到,这个变动的主要依据来自民建会员的一份社情民意信息。

  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在会议诸多审议事项中,有关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议案引起了民建陕西省委参政议政部部长杨允平的关注。杨允平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与媒体公布的宪法宣誓誓词(草案)相联系,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比照,迅速起草了《对宪法宣誓誓词(草案)的修改意见》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写进宪法宣誓誓词。

  社情民意通过民建中央的反映渠道,迅速传递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参加会议审议的辜胜阻十分重视这一建议,在对各国宪法宣誓誓词、我国宪法和中共十八大报告等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后,他在参加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发言建议将宪法宣誓誓词(草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改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辜胜阻的发言时特别强调了修改的三大理由:第一,人大选举和决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员,应该为国家(草案是为事业)建设而奋斗;第二,“富强、民主、文明”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修改使宣誓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第三,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上提炼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修改把核心价值观的兴国之魂融进了宣誓誓词。

  言之有据、言之有意,这些建议最终被采纳,成为了最终确定誓词中的内容。

  从民建基层组织会员到民建中央副主席的“建言快递”,迅速将社情民意转化成为了会议发言,继而在大多数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赞同下通过成为誓词的最终文本。一次看似形式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建言,体现了民主党派成员为国进言的高度责任感,也检验出民主党派通过社情民意建言渠道的通畅与高效率。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民建 宪法宣誓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