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北京市政协为全面深化改革“首都篇章”出谋划策

2014年08月11日 09:13 | 作者:谢靓|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创新人口调控机制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北京市政协为全面深化改革“首都篇章”出谋划策

  ★阅读提示

  围绕首都全面深化改革,北京市政协发动各界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成立了11个课题组开展联合调研,提出了涉及10个方面的39条建议。这些建议将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对于北京这个地位、作用特殊的特大城市,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还具有特别的意义。7月31日,北京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首都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建议》,并集中发布11份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创新人口规模调控机制,大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端谋划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建议,每一条都直面改革深水区,不回避矛盾。

  北京的战略定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都要与这个战略定位相适应,然而,北京的人口规模在快速膨胀,由此带来的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给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困扰,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为此,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协围绕这个主题广泛发动各界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成立了11个课题组开展联合调研,在最终形成的上述建议中提出了涉及10个方面的39条建议,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首都篇章”出谋划策。

  在委员们看来,北京城市发展面临很多“令人揪心”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口无序增长势头及由此带来的“大城市病”。本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规划设定的上限“屡破屡调”,2010年要控制在1650万人、2020年要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都很快被突破。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大型批发市场“聚人多”很突出,一些低端服务业吸纳大量流动人口,占地也多,不符合北京功能定位。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产业布局是诊治“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市政协曾连续多年就此开展专题调研。这一次,市政协提出以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为契机,明确疏解对象,以遏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一般性产业,并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

  现在,北京二环内有数百个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其中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与首都关联不大。委员们认为,各类行政功能的过度聚集也是“大城市病”的诱因,要尽早争取中央层面支持,制订长远计划,开展部分事业单位的整体搬迁工作试点,积极引导更多企事业单位由核心区向远郊区县转移。此外,市政协还建议将居住证制度作为人口登记管理的基本制度,增强居住证的社会功能。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一项综合改革,它不仅仅是北京一个城市的事,市政协认为,要处理好疏解与转型、市内和市外、民生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然而,除了人口无序增长带来的压力,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也是影响北京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市政协了解到,全市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而且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仍然突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也不足。

  消除差距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为此,市政协建议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运用政策杠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均衡投入,消除区域间和校际间在办学基本设施建设上的差异,限制“超级学校”出现。

  北京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城镇化率已达到86.2%,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然而,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产业、人口大量“截留”在主城区,郊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依然大量欠账。“引导首都新型城镇化发展从追求城镇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市政协建议构建城乡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建立强制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考核,促进人与城镇协同发展。

  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潜力,创建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首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古都风貌保护机制……在建议中,市政协还针对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出席会议的北京市委相关领导现场肯定了市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认为“很有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市政协 北京市 全面 深化改革 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