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策论
如何解读“南京不敢突然限牌”
南京不会突然限牌,否则将会被追责——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副主任刘克希说,江苏对机动车限牌早有规定:限牌需过三关,必须征求公众意见,必须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5月4日《现代快报》)
杭州一夜之间限汽车牌照,官方称“学自天津”;但南京不会突然限牌,因为地方早有立法,2013年11月29日修订的《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条例》规定,机动车限牌必须过三关,即上文提到的程序。
杭州、天津不存在这种程序,政府直接行使力。南京有程序,政府不可逾越,试分析这种“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的利弊。
从短期看,江苏省“限牌三关”,官方作茧自缚,缓解拥堵问题就得另谋出路。但于长远看,规制权力秩序,形成依法行政的良性模式,立于“信”,其收获远大于一时一事上的“权力得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如立法先行,有了法律划出的界限,政府权力范围也就清晰了。而政府行为只有在法律边界内活动,秉持授权原则,才符合法治政府概念。
当然,限制政府权力,仅寄托于官方“作茧自缚”并不现实,科学的路径是立法权、监督权与执行权之间的有效制衡。江苏省人大很自信:不管是南京,还是省内其他地区,都不可能突然限牌,否则将依法追责。其“弦外音”,实际上是地方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严格监督,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
公众担忧政府会突然限牌,人大用法治程序给公众吃定心丸。意义已经远远超过“限牌”问题本身。这一轮改革以来,国家高层不断强调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南京版“依法限牌”一例,便演绎了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该处于何种关系和模式。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限牌 政府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