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策论

医检结果互认需破除利益壁垒

2015年03月30日 15:54 | 作者:木须虫|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分享到: 

  这是许多患者尴尬乃至“窝火”的经历: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各家医院CT、B超、血项等检查结果互不相认,不断重复检查,单据攒了一堆,付出无数的精力和花费,检查结果也是一样……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卫生部门要求推进医检互认,减少重复检查;但是一些省市卫生部门的通知又赋予临床医生以“最后决定权”,这样一来,国家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容易变形走样,因而重复检查难以避免。(3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医检结果互认,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是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简化就医环节,改善医疗服务的好举措。然而,在医疗的临床中,遭遇到医院与医生的“软抵制”,究其原因恐怕利益的算计还是主要因素。

  首先,不少的地方医保对医院医疗中药品的费用作了严格的限制,防止医院乱开药,过度医疗,反而倒逼医院用重复检查来平衡这个比例,规避自己的利益风险。其次,医院对医检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这些年,拼设施、设备的医疗“军备竞赛”在各地屡见不鲜,只要是三甲几千万的高级CT、MR等大型高档医疗设备都快成了“标配”,至于原来还作为高端设备的CT现在已经开始向乡镇卫生院普及。羊毛出在羊身上,检查设备盲目无序配置,由患者来买单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更重要的是对检查依赖,还裹挟着医疗正常需要的外衣。医疗是一门经验性的科学,原有的检查不准确也有可能,不排除存在的“误读”风险。此外,还有一些基于临床症状的不同判断,类似的检查要看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客观使得重复检查、过度检查与合理检查之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晰,这也是原卫生部一再强调医检结果互认,难以被临床所遵循的症结所在。

  医检结果难互认,不仅关乎医疗伦理,也受制于可见和不可见的利益壁垒,深层次其实还在于层级分明而又各自割裂的医疗体制。其它医院的检查结果为何不能被本医院所采用?归根结底是,每个医院都在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谁都想做最好的医疗、建最好的医院、买最贵的设备,导致的恶性竞争,不仅使得许多的重复建设严重,也使得互相之间,缺少信息、资源、市场共享的内在动力。

  对于如何推动医检结果互认,专业人士给出了解药:一是构建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医院资源共享;二是将医生的收入与检查收入分离,从根本上改变检查提成的收入办法;三是患者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多咨询专业医生,以减少被重复检查的几率。坦率地讲,这些在技术上的确可行,也容易想到的,但是不拆除横亘在医院之间的壁垒,不理顺不同层级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恐怕只是奢望。

 

编辑:水灵

关键词:医检结果互认 破除利益壁垒 医院 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