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漫话天下漫话天下

由“倒时差”说起

2014年12月18日 15:36 | 作者:刘开华|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倒时差    本报记者  田福良  作

倒时差 本报记者 田福良 作

 

  人的清醒和睡眠是有规律的。当人的生物钟适应了某地时节规律,大脑就会控制人按此地昼夜循环规律去休息和工作。这种规律一旦被打破,便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于是,“倒时差”问题就这样出现了。

  “倒时差”本质上是个差别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名非天造,必从其实”,讲的都是万物生而有差别的道理。以中美两国为例,这种差别不仅在于太阳东升西落导致的时间上的差异,还在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我国在大致相当的土地上,养活了比美国人口4倍还多的人口。就政治体制而言,美国是两党轮流执政和“三权分立”。两党轮流执政实质上是两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博弈和轮替,但他们都代表着少数有钱人的利益。而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广大的人民大众。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人民呼声、中国历史文化创造出来的,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自我选择的唯一正确的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能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却是最适合当代中国的。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无视国情等客观差别,一直想把西式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向他国倾销。事实上,近年来一些移植了西式民主的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经济凋敝,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有立场、有原则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差别,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没有原则和立场,出乱子便是必然的。

  “倒时差”根本要求在于“适应”。人类历史是一部进化史,无疑也是一部不断适应环境的社会史。今天,我国的历史车轮驶进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要实现梦想,梦想成真,就要把握规律、适应环境,认真分析和适应当前我们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因势利导地谋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一个又一个宏伟蓝图。我们说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在于我国的历史和社会土壤生长出了适合自己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可以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否则只会水土不服、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适合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可靠、也最管用的制度。“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作者系北戴河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此文为作者赴美国学习培训归来有感而作,有删节)

 

编辑:曾珂

关键词:倒时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