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人民政协报社评:什么才是政府的“面子”?

2014年04月17日 07:42 | 作者:原哲|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我们的政府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当地百姓都过上体面的生活,才是能留得下的政绩,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好口碑,这样的政府才是真有“面子”。

  近日,多家媒体刊发文章,披露地处鄂西山区的房县,一个年财政收入仅5.5亿元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置中央三令五申严控楼堂馆所建设于不顾,耗资8000多万元建豪华办公楼。而相较于周围逼仄杂乱的农房,这座豪华办公楼显得异常扎眼。

  对此,当地有干部竟称“一些办公楼条件太差,不弄好点,政府没有面子”。看来,在当地政府领导的眼里,“面子”倒是胜过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了。

  就在上周本栏目刊登评论文章《“最美县委大院”是面镜子》,讲到河北灵寿县委60年修修补补,在“寒酸”的平房办公,却投资8000多万元建学校。两相对比,同样是8000万元的建设投资,同样的政府行为,谁是为民谋利?谁在与民争利?谁在百姓心里更有“面子”?

  房县是湖北2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大部分支出得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相对于贫困落后,这里楼堂馆所的投入,却是大手笔,超面积建房,超规格装修,超批复花钱,不惜花费重金,不惜耗费民力。

  “面子”只是表象,没有好“里子”再漂亮的“面子”也是撑不住的。豪华的办公大楼,掩饰不了贫困的事实,反而衬托出某些地方官罔顾群众疾苦、不思造福百姓,却在办公楼上一味贪大求洋。

  可以想见,在这些地方官眼里,豪华办公楼周围低矮杂乱的农房,无碍政府的“面子”;经济发展迟缓,社会建设滞后,年财政收入仅5.5亿元,也不影响“面子”;戴着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帽子,大部分支出靠上级转移支付,更没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唯有条件差的办公场所,才让政府感到没有“面子”。

  也许在当地领导看来,只有建起这样的楼堂馆所政府才有形象,有这样好的办公条件等“福利”才能获得好的“民意测评”,干部进出这样的办公楼才有“面子”、才能显出身份。殊不知,在这个贫困县中的豪华办公楼里,基层群众和干部的距离是不是越来越远了?在舒适的办公条件下干部心中还装着多少老百姓的疾苦?在这座穷县的“豪衙”里执政为民的理念又该如何体现?

  人要脸,树要皮,政府也是要“面子”的。我们的政府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当地百姓都过上体面的生活,才是能留得下的政绩,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好口碑,这样的政府才是真有“面子”。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倘若没有民生的显著改善,没有让老百姓得到脱贫致富的实惠,没有地方经济社会的真正发展,只留下许多劳民伤财、破坏资源环境的标志性建筑,恐怕留下的就是骂名了。不同的政绩观就会导致不同的执政结果,希望我们的干部还是留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名声才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所阐释的情怀和境界,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敬佩。

 

编辑:付鹏

关键词:面子 政府 百姓 办公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