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莫把“点招”变成“点钞”

2014年06月11日 09:09 | 作者:斯涵涵| 来源:光明时评
分享到: 

  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暗藏哪些腐败环节?如何杜绝“特招”腐败?(6月9日新华网)

  谈及高考,人们都知晓这是中国目前最公平的选拔制度,是基于统一考试标准和一整套规章制度之上,而“点招”无异于是规避于高考公平之外的巨大黑洞。

  “点招”顾名思义,点对点招生,是高校预留少量机动招生名额,以备所“需”。而能够分享这块稀缺而贵重蛋糕的人自然非比寻常,教职工子女、“校董”子女等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校董”,用巨额金钱敲开知名高校大门,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亲属用,也可以送给生意合作伙伴或有所求的官员。大学的声誉、优良教育资源沦为赤裸裸的金钱买卖。

  尽管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点招”,但一些高校依然借由自主招生的名义大行其道。高校自身的趋利性,特殊招生的暗箱操作、加之监管不力、追责乏力,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放任了点招成为高校集体和个人的敛财之道。每到招生季,总有一些特殊招生的骗局发生,也总有相关方面出来辟谣,要学生和家长相信阳光招生。事实上,点招的暗潮涌动为一些招生骗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教育特权提供了牟利的空间。点招沦为权钱交易的筹码。招生办炙手可热,招生特权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员手中,说明强化招生工作的监管力度,高校招生的透明化、公开化、法律化才是遏制点招把戏愈演愈烈的有效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点招的危害毋庸置疑,第一为权力寻租提供平台,滋生教育腐败,众多高校招生处长落马就是明证;第二当平民子弟寒窗苦读,千军万马争抢高考独木桥,而权贵子弟独辟畦径,置规则而不顾,轻而易举获得名校资格,损害了以公平为准的高考,破坏了教育公平。

  针对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成为“特招”腐败的重灾区的现实特点,要着力加大教育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检察执法监察力度。2014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纷纷瘦身,不久前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都是旨在强化对招生特权的约束与惩处,对公众诟病已久的点招等教育腐败亮剑。

  点招亟需“点穴”,只有严格遵守高校招生的规则和制度,严厉打击违规现象,发现一起,纠察一起,绝不手软,发挥法律的强烈威慑作用,更重要的是将招生“预留指标”公之于众,将特殊类型招生纳入公共监管之下,权力纳入法律框架之内运行,才能堵住权钱交易的“暗门”。特权招生少一点,阳光招生多一点,社会公平才能更进一步。(斯涵涵)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点招 高考招生腐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