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改革开放在深圳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的智慧与魄力
在纪念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关怀教诲,更加让我们感慨万千!
设计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
改革开放、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的新使命。1979年,小平同志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由此中央工作会议确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授权广东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并酝酿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兴办经济特区。小平同志根据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高屋建瓴地设计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倾注了一代伟人的胸怀、智慧和谋略。
创办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打造一批样板
1979年7月,在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统领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特区的创办引领并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方面,深圳必须建设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新体制;另一方面,深圳必须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建立能够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新体制。
肯定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新的方向
1984年,小平同志来到深圳经济特区,这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圳发生有关“姓资姓社”论争最激烈的时候,小平同志为深圳题字:“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小平同志对深圳高度肯定和鼎力支持,不仅坚定了深圳人改革创新的意志,而且影响并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与此同时,小平同志还提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展示了小平同志杰出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思想,体现了小平同志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一切文明成果的胸怀和眼光。
总结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确定方法路径
1992年,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经济特区视察,小平同志教导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不仅总结了经济特区的精神特质和方式方法,而且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深圳人干事创业的精神。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方法论的设计者,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的时候还就国家的发展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他认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方法路径。
创新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指引改革开放持续发展
深圳作为中央特殊政策的执行者,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路者,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一个缩影、一个典范。从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伊始,深圳经历了打基础、搭架子、搞基建;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再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深圳人始终牢记小平同志的嘱咐,坚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探索发展新路,进一步创造、稳固和优化这个在小平理论指导下创造的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人间奇迹。
(作者系第三届、第四届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