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在押犯微信逼迫警察妻子献身 折射监管盲区

2015年01月22日 11:13 | 作者:蔡燕|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原标题:蔡燕:在押犯微信逼警察妻献身,折射监管盲区

  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发生一起在押犯人利用微信诈骗的案件,至少有三名女性受害,其中一名受害者被骗数额高达8万元。此外,他还通过裸聊等方式获取了至少一名女性的裸照,并加以威胁。其中一名受害者的警察丈夫,因不堪其骚扰威胁,于2014年11月向讷河监狱及检察系统举报,此案因此而案发。事后有四位监狱领导及两名民警受到处分。(1月21日 人民网)

  一说到在押的犯罪分子,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他失去了人身自由。没想到的是,新闻中提到的在押犯王东即便身处监狱,依然能够用手机实施诈骗,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位警察的妻子赫然在被胁迫、骚扰之列。这样的情形,不仅让人吃惊,还折射了监狱里的监管盲区。

  首先,在押犯人王东的手机是从何而来。手机等通讯设备在监狱内是违禁品,服刑的在押犯人不得携带手机,看管犯人的民警、工作人员也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监狱。服刑人员使用手机是较重的违纪行为,被发现者2年之内没有行政奖励资格。然而,王东不仅携带了手机,而且手机一直处于开通状态。在狱中,他能够大方的使用手机,还通过微信与多名女子保持联系,进而使用微信进行诈骗。出现这样大的漏洞,包庇他的绝对不会是一两个民警,不得不说在他的背后有多个民警的帮助,让他身在囹圄,依然自由自在。

  其次,警察之妻主动献身,是如何成行的。虽然监狱实行人性化管理,每月允许夫妻探视,并可同宿。但是王东与李丽并不是夫妻。除此以外,李丽还是警察的妻子,并且在一开始时,李丽探视王东是以姐姐的名义。在此之前,他们在监狱内发生性关系,被民警发现并警告。为何后来他们又能够以夫妻名义办理了会见证并顺利成行,以夫妻的名义办理会见证,至少应该提供结婚证,那么这样的证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这背后我们似乎能够猜测到,民警在知情时是反对的。后来变成了支持和赞同,甚至提供帮助,这样迅速的变化是如何操作的?他们又是如何绕过监狱的有关规定,狼狈为奸的,这不得不让人思考,监狱的约束机制是否完备,或者是否形同虚设。

  再次,王东诈骗得来的钱财是如何消费的。王东作为在押犯人,没有人身自由,很难消费诈骗所得。然而,他所诈骗的钱财被挥霍一空。这不得不说其中有民警替他疏通,打点,那么在疏通的过程中,民警的权利是如何运行的,有没有完整的追责机制?

  总之,在笔者看来,在押犯人能够继续行骗,还将警察之妻玩弄于掌骨之间,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监狱的管理出现了盲区,或者说监狱在管理时将重心放在了在押犯人身上,而忽略了对看守民警的管束,导致民警被收买,进而违章操作,猫鼠同眠,破坏监狱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在押犯逼迫警察妻子 献身 微信诈骗 警察之妻主动献身 监管盲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