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灵隐腊八粥,这个专供很温暖
腊月初八到寺庙请上一碗腊八粥吃,是杭州本土人的习惯,早在十日前就有了今年杭州附近寺庙不再寺内派粥的消息,这一消息着实让一度“饱尝甜头”的杭州市民有些失望,但腊八真的来了,粥的去处一锤定音后,得知灵隐寺腊八粥将专供给福利院、老人院等特殊群体时,却又让人倍感温暖。
专供容易让人联想到特权,由于分配不均显得有些刺耳,对于福利院的儿童、老人院的老人来说,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国家政策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能够保证起码的生活已是心满意足,在节日到来时享用千年古刹的专供食品实为奢望。
近几年,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也越来越丰盛了,腊八节煮上一锅五谷杂粮、豆类丰富的腊八粥并非难事,去寺庙里请粥吃无非是图个吉祥。寺庙将数量有限的腊八粥转而派送向没有能力和精力自己煮粥的弱势群体,本身就是种社会美德。
将腊八粥专供给更需要的人,让他们在数九寒天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早在古代就有大户人家在固定日期为穷极者派粥的记载,时至今日扶贫的办法和政策越来越多,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求学的“金秋计划”。
政策制度满了,执行者们在人情味儿上却少了一碗清粥的热度,冬天有不少街边商铺的玻璃上会贴着:“环卫工人辛苦了!进屋暖暖手、喝杯热水”。这样的说明简单又格外温暖,但又有几个环卫工人真的会走进去喝温水呢!
专供本身是温暖的,关键还在执行,能否将温暖送到位、送到有需要人的胃里还是个问号。这个腊八节杭州寺庙将腊八粥专供给弱势群体已经为全社会做了一个好的示范,期待明年的腊八不光暖在杭州,还要暖便全国才好,这样的传统佳节才会更有民族内涵。
编辑:水灵
关键词:灵隐寺 腊八粥 专供 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