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如何终结统计造假的游戏?
原标题:王孺:如何终结统计造假的游戏?
5. 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这是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的统计造假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政绩观扭曲,统计造假“前赴后继”,屡禁不绝,搞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政府公信力。(2月14日 新华网)
应该说,统计数据绝不是玩游戏!从国家层面来讲,通过各级政府统计数据,然后逐级汇总上报,中央才能全方位掌握经济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统计造假可谓是误国误民;而对地方政府来说,如实上报工作“成绩”,是法规、是纪律、是规矩,弄虚作假就应该受到惩罚,玩造假游戏就是在玩火自焚。在一些地方,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什么需要就报什么数字,想怎么报就怎么报,这种“任性”之病必须得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统计数据,必须要有制度“笼子”来约束,不能任由统计人员胡作非为。有的地方,实际数据还不足虚报数据的一个零头,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我们国家统计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有,而且很严格,问题是执行不到位,实际违法成本很低。故而,统计造假的关键不在制度不健全,而在于制度没“通电”,成了“稻草人”、“假把式”。要给制度“通电”,必须硬碰硬“出拳”,拿违规者“开刀”,形成人人都不敢触犯的高压态势。试想,若把违规者的“官帽子”都摘去,干部还敢玩“数字游戏”么?
当然,出现离奇夸张的虚假统计,背后往往有着畸形的政绩观在作怪,“长官意志”不可不防。“各地单纯追求对GDP的考核是造成统计水分甚至造假的重要原因。” 湖南省统计部门一位处长说了大实话,如果没有领导干预,一般情况下,统计人员也不会去造假,做出违纪违法却没有“好处”的傻事。所以,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还需扭转,不能为了GDP而疯狂造假,这种“注水”的政绩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也逃不过“终生问责”这把利剑的惩罚。习总书记早就提出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但一些干部始终当成“耳边风”,沉迷在虚假的数据里不愿醒来。
客观的说,统计造假是常见的“老毛病”,第三次经济普查中出的问题绝不仅仅只在湖南这两个地方存在,唯有在全国范围来一次大扫除,才能彻底根除顽疾。那么,统计“造假病”究竟该咋治呢?就笔者看来,有三剂良药: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把数据造假的板子打到领导头上,给各地区的主要领导戴上“紧箍咒”;二是细化追责尺度,对违规造假数据定好惩处标准,亮明“尺子”、划好“红线”,给统计人员敲响警钟;三是加大公开透明力度,除一些机密外,把统计数据都拿出来晒一晒,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追问,这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把这三剂良药充分搭配使用,真正落实责任、明确尺度、加大透明、接受监督,再加上中央持之以恒出重拳,那么就会如“打虎灭蝇”行动一样,使领导干部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玩统计造假的游戏。
编辑:水灵
关键词:统计造假 游戏 打虎灭蝇 终生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