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锐评
摘牌治“旅游难”靠谱不?
原标题:李振忠:摘牌治“旅游难”靠谱不?
2日上午,国家旅游局通报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有44家A级景区被摘牌;山西忻州五台山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等9家5A级景区被警告;沈阳植物园景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还有12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33家旅行社停业整顿。(4月2日《新京报》)
旅游市场混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旅游市场的“婆婆”多,而景区、旅行社等具体经营者的“媳妇”更多。而当游客一踏上旅途之时,基本上就成了一个举目无亲四顾茫然等待挨宰的羔羊。
“婆婆”太多,作为游客究竟往哪里投诉,是向旅游部门还是旅行社投诉电话抑或是遇打人找公安遇欺诈找工商?所有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也各有苦衷,那么,旅游部门能不能出台一个管理办法,即成立专门接受受理游客投诉的办公室,来应对游客旅途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难题?
就目前来看,有地方尝试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但也仅限于地方旅游部门的尝试而非全国性统一受理模式。而从各地旅游统一投诉电话的建立来看,从国家旅游局到各省旅游局,还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旅游投诉电话,何况是各地市各景区的统一投诉电话?110报警,120急救电话,完全可以作为旅游投诉模式,即当游客遇到所有急难险阻问题时,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管事的“婆婆”。这个“婆婆”当然是由各地方各景区政府旅游相关服务部门统一联合的,无论游客遇到任何被欺诈被宰客被坑蒙拐骗等问题时,有一个依法维权依法说理的地方。而当这样一种模式尚且不能建立之时,又何谈旅游市场的健康运行?
“不合理低价游”、违法一日游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存在不是一天两天,而“旅游难”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等重点旅游集中时段,“旅游难”“出行难”“投诉难”必然占据了新闻舆论的焦点。如此一个旅游难的顽疾问题,靠一两个战役怎么可能解决?
据中新网4月2日电:从国家旅游局官网获悉,在通报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战役”中,各地共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1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在此,人们看到了第一战役,那么,第一战役之前的战役在哪里?而第二战役第三战役何时打响?旅游投诉及旅游难问题天天存在,绝大多数游客旅游饱餐风景的同时,也必然饱受欺诈与被宰,饱餐的当然是一肚子委屈一肚子气。那么,旅游部门为何管不了这个“旅游难”的老大难问题?摘牌警告往往是一阵风惩罚,本身就属于不痛不痒的轻描淡写惩罚措施。而一阵风过后又神不知鬼不觉的给挂上了牌,如此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惩罚之棒,最终不过是一种象征性惩罚,于旅行社于景区又有什么警示作用?
旅游市场久病不愈,不正是这种无实质性无经济性惩罚措施给折腾的吗?那么,久治而不愈,重药在哪?
编辑:水灵
关键词:旅游景区 摘牌 旅游难 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