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争鸣
一球独大,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学校
原标题:谢晓刚:一球独大,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学校
据央视报道《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对于改革的一项重头戏——校园足球,一些地方和学校积极响应,但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那便是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而只是让足球起到一个引领的表率作用。(3月30日《京华时报》)
此盛况的出现让人喜忧参半,毕竟凡事都应有个度,国家实施振兴校园足球战略的目的本来是要在校园普及足球运动,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也就意味着,国家推进足改绝不是要求国人凭热情、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教育、体育以及地方政府综合指导,综合发力,让足球回归运动本义,放开束缚足球发展的外部因素。
其实仔细想想,除了部分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充分表示积极响应国家足改方案的态度,以及将足球当成一项凸显地方政绩的工具外,是不是还有更多其它隐情呢?
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足球在内的一些体育项目由于并非应试教育内容,都被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校方排斥在外,还有很多学校受资金、场地、设施等硬性条件的约束,根本无法将足球真正纳入到教学规划当中来,就更别说发展校园足球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考评仅仅停留在升学率、应试教育成绩上面,无形中也成为排斥校园足球发展的行政隐形力量。
现在,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足球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行政支持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毫无疑问发展校园足球已经成了香馍馍。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地学校突然出现偏激的“恋足”行为也就成为自然现象,谁不想分杯美羹?
所以,面对问题苗头的出现,国家体育总局及时站出来叫停很有必要,但光对问题叫停并将反思停留在下面可不行,毕竟在足改方案的落实上面,国家体育总局、教育主管部门有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案,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没有进行提前预想,对于已出现的问题是否落实督查?
上面方案完善,指导、督查、考评到位,下面有的放矢,唯有如此,方能让确保校园足球健康发展,并通过足球改革的起步,以此带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均衡发展,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编辑:水灵
关键词:足球 学校 校园 体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