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纵议
习史的用与无用
从我们的日常经历中,我们很容易推断出史学不实用的结论。我经常碰到学习历史已经很多年的学生,到头来都不清楚所学的东西能有什么用。而我本人在很长时间里也提不出多少令人信服的理由或证据,说明学习历史的诸种好处。至少在以前,我从研习历史中所获得的最大成就,无非就是富有知识。记得在大学期间,学校举办百科知识大赛,我们系连续多年获第一名,我们就很有自豪感。一个专业所涉及的是人类诞生以来几百万年的历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当然不是别的专业可比的。但放在一个讲究实用的社会里,这些知识就不值钱了。
当然,话要说回来,判断有用或无用,那要看“用”的所指,用在哪里。“实用”并非惟一的用处,这就有助于破解心中的困惑。
当上政协委员以后,对于习史的好处,我是有新认识的。
我是在2008年当上全国政协委员的。刚得知做政协委员的消息时,我的心里很是不安。学历史有没有用的问题,又一次摆在面前。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这一次的问题却是超越了生活中的实用,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的有用或无用。对我个人而言,这一次的问题是如此的重要,关系到我为之付出了大半辈子时间的历史学专业的信念,我必须自问又自答,并且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7年政协委员的经历和履职的实践,证明我从历史学训练中已经受益匪浅。
学习历史会使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全面一些。我曾发表过关于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写过相关的文章,这让一些人感到意外。一次,我与同学相聚,同学的丈夫是一家国企的房地产开发商,当他们得知我也在议论房地产市场时,怀疑的神色显在了脸上。可我反问,如果你们认可我研究千百年以来的西欧社会和经济的变迁,为什么不敢相信我同样可以研究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经济现实呢!事实上,在信息社会里,我能掌握的有关现实问题的信息,远远超过我对某个历史题材所拥有的材料,这就足以使我对当前的某些问题形成有大量可靠的材料做支撑的观点和看法,而我的特长就在于用研究历史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远比开着车在北京三环、四环上跑一圈,从路边楼房的亮灯情况来判断房市要可靠得多。也比仅仅根据西方的房价与收入比模型来计算目前中国的房价的高低要靠谱。确实,由于独特的分析,我的有关看法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有媒体曾专访我,称我为“研究房地产问题的史学家”。
习史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产生一种观察、思考问题的纵深感,也可称为时间深度。历史学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受史学训练的人更容易从时间深度上把握问题的本质。比如关注城镇化的人很多,不同专业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和思路。而习史者则善于从历史中理解我们所要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我今年提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的提案,就直接来自于历史的经验。
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历史问题。南海主权问题就是这样,我们主要是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的。由于相关知识的普及,现在,中国人都知道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但是,如何去找到历史材料或找出更多、更有说服力的史料,就得依靠专业知识。于是,身为历史学者的政协委员就有了一种天然的优势。我曾做过这样一个提案,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政协委员履职的经历,有助于自己进一步坚定史学能够为现实服务的自信。回到本文的题目,我想,习史有用或无用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
(作者俞金尧系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历史 习史 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