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纵议
让行动拉近人心
有了大家行动的力量,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拉越近。
过去的中国社会,生活相对贫困。虽然物质匮乏,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很近。就以我家附近来说,我不只认识邻居,整个一条街的人我都认识。一家有什么好吃的,邻居能闻得到,而且能吃得到,因为他会给你送过来。现在,在不少城市和乡村,人和人之间心的距离远了些,很多时候,人们仿佛不是很关心他人。我以为,这是一种悲哀。由此,我想起去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两字确实让我们久违了。
对于当下人情之淡漠、乡愁的怀念,我们总是止于议论和感慨,或者义愤填膺地去抨击,而不愿实实在在地做些有益的事。与其做一个冷漠疏远的评论员,倒不如做一个积极有为的行动派。比如,关于扶老人的问题,我是非常渴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见到跌倒的老人就扶,大家都做实实在在的行动派,讹就讹,先扶起来再说。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怎样用行动的力量拉近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我希望我们的保险公司能够开发一种产品,基于一定的数据,可以花很少的钱,为身边的好人买一份保障,让好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
近期,看到全国各地不断有医生受到人身伤害,这是很让人痛心的。我有好几个同学在海外做医生,他们年收入的30%-40%会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可以赔付。而这对中国医生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无法要求政府或医院给每个医生类似的保障。我所认识的医生都是好人,我根本就不会相信他们会对病人冷漠或无情。像这样的医生,我个人就愿意送给他们一份保险。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医生的心会很温暖的。
还有,发生在深圳的女员工跌倒了没人扶,因为低血糖导致死亡的事件。我想,如果在那漫长的几个小时中,有人能够扶一把,起来喝口热水,休息一下,或许就好了。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一种行动的力量,在彰显人性、善、爱,在维系社会公德的时候可以更为积极。我认为商业力量做公益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比如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我们的社会应该鼓励商业力量投身公益。同时,我们的企业也要学会放弃,不要每一笔生意都赚钱。改变人心之间的距离,不是靠大家呼吁呼吁就能解决的。作为企业家,做公益也不是靠简单地捐点钱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把手中所掌握的商业资源充分发挥出来。
以我的本职工作而言,我们希望能从一点小事入手,比如像扶老人的事,我们已经努力在通过一种叫“雷锋无忧”的保险着手解决。这事光靠一些人、一些企业还不行。不久前,我和几位企业家交流,就有企业家表示,他愿意捐一笔钱,希望人们在他居住的那条街上,在那个社区,只要有老人跌倒,见一个扶一个,如果好人被讹了他来兜底。他希望在他生活的社区,绝对不要出现老人跌倒没人扶的现象。我还有一位从事百货行业的朋友,他计划给他的客户赠送一些这样的保险。
这些都在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共识,有了大家行动的力量,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拉越近。
(作者梁信军系上海市政协委员)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人心 行动 医生 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