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纵议

中国梦,追求更高品质的人权

2014年09月19日 13:09 | 作者:李思辉|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9月17日,“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在京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人权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诚如斯言“人权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权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全部社会个体具体生存状况、真实感受的集合。政治上的人权评判自有它的体系,百姓视野中的人权,更多的表现为人格尊严的确保、个体自由的彰显、家庭财富的增进、生活品质的提升。站在这个层面审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人权事业的确取得了不小进步。

  更好的保障人权是世界性话题。在国际上,人权和国内生产总值是体现国家竞争力强弱的两个重要标志。近年来,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也存在一些分歧。一些国家认为自己国家人权保障程度高,指责别国没有人权的事情时有发生。事实上,这种以政治对政治的口水仗除了引发人们对人权问题的关注之外,并无多少实质意义。

  从宏观上看,人权需要地区的和平安定做保障。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动荡、山河破碎、民生凋蔽,就是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在战乱饥馑的年代,民族的独立、国家的主权尚且危在旦夕,个体的人权更是无从谈起。炮火中,生命微如蝼蚁,尊严就是一种奢侈品。可以说,竭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定,就是保障人权的最大诚意。热爱生活的人们,从来都不喜欢战争,国与国之间可以有发展品质的PK,但在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大势面前,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它就没有资格提及“人权”二字。

  从微观上看,人权需要民生的改善、财富的积累、生活的提高。贫穷的自由不是人权的本意,富裕的自由才是人权的指向。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无极限的自由与有阶段的国家发展之间做出合理的平衡。一味地追求无远弗届的自由,不仅不现实,反而容易陷入自由的贫穷中难以自拔。世界上一些国家天天搞运动、要自由、要人权,政府不断的倒台、动乱不断的出现,可是所谓的“人权”却从来不曾真正出现过。相反,贫穷、疾病、灾难、死亡反倒如影随形。说到底,这是对人权实现方式判断错误。发展经济、尊重发展的阶段性,才是应有的态度。

  高品质的人权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人均资源禀赋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品,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自由平等权利的落实,努力保障个人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正是中国尊重人权、捍卫人权、遵从人权发展规律的体现。应当承认,囿于国情的不同、经济基础的差异、宗教文化的区别,一些发达国家的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中国的路要靠中国人一步一步地走。拿自己国家发达的经济基础去评价、指责别国,难免欠缺客观。凭空高蹈、指点江山,嘴上过瘾了,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世界人权宣言》写得多好,“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近代以来,中国的老百姓穷怕了、苦怕了,他们要的自由是富裕的自由,他们要的平等是幸福的平等。穷得叮当响的自由是寒酸自由、穷得叮当响的平等是没有意义的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才是提高人权品质的根本、“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权”。促进和保障人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可以预见,在“中国梦”的强大凝聚下,中国必将来越来越富裕,中国人权的品质必将得到更大提高,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梦 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