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沸点

行政垄断催生“打字员受贿400万”

2015年03月26日 09:28 | 来源:新文化报
分享到: 

  原标题:“打字员受贿400万”中没有新鲜事

  崔海容为国家预防腐败局原专职副局长,2014年2月,他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整整30年后卸任身退。近日,这位反腐老将接受专访畅谈反腐败,他谈到一个典型性的案例,南方某省会城土地房产部门的一个打字员受贿400余万元。她非官也非吏,审批签章都轮不到她,为何受贿这么多钱?原因是需要到她那里打印材料的人太多,要排队等候。搞房地产的老板不差钱,早一天审批过关,就早一天回收银子。打字员就有了谁先谁后打印的选择权(据3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打字员的新闻有着巨大的震撼感。一般的围观者之所以会感到吃惊,显然是因为他们预设着一个前提:那就是房管部门里的打字工,原本应该是那个毫无权力之人,他们更无法拥有某种寻租牟利的能力。但现实再次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表明:其实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腐败者。关键的,是看他们是否拥有对有限资源的分配能力。

  这一点在受贿的打字员故事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打印材料,理当是一件随时随地可为的事情,但是因为该家土地房产部门指定了打印地点,这就让打字员具备了接触数量众多打印者的机会。与此同时,不仅是打印地点被指定,而且急需行政审批的人员过多,那么能够迅速地获得打印资料,进而进入实质性的审批阶段,就成为了打印资料者的迫切需求,打字员因此就具备了对打印排序的能力。如此之下,一些打印者不得不行贿,以获得优先的打印机会,腐败因此发生。从常理来分析,就算是为了通过行政审批而打印,此种打印形式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这家土地房产部门却提前指定了打印地点,尽管它不免会拿出些“规范格式”“方便办事者”的冠冕理由,但指定打印本身就已经形成了某种行政命令下的垄断。所以,关于打字员受贿行为的由来,应该厘清这样一种现实逻辑:先有了“指定打印”的行政垄断式腐败土壤,然后才有了打字员个人的腐败行为。

  应该说,整体意义上的行政审批改革在加快,但新的行政审批问题又在出现。譬如一些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不下放,再譬如类似“指定打印”的红顶中介仍然存在。它们必须经由深入的改革来消弭,这正是打字员受贿故事给出的另一重启示。

  王聃(来源:新文化报)

 

编辑:曾珂

关键词:打字员受贿400万 打字员受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