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张红健:先塌者先建 山西大有明天

2015年03月13日 22:07 | 作者:郭蕾 杨茜|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图无logo 拷贝

全国人大代表、晋美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院长张红健。杨茜摄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 郭蕾 杨茜)在3月12日下午山西团审议“两高”报告的全体会议上,一位来自基层女代表的发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面对山西去年的塌方式腐败问题,晋美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院长张红健代表却在其中看到了希望,她说,“我们要提振信心,知耻之后当有大勇,山西大有希望。”

  针对落实执行《立法法》,张红健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把山西建成良法善治试点省。“昨天我全文整理了王歧山书记在山西团的讲话,王书记说了一句话‘在政治塌方方面,山西有可能只是先走了一步’,‘要提振信心,山西大有希望’。”张红健谈到,前一天休会时,她再次认真学习了王岐山书记的讲话,“在这里,我有三个思考:第一,山西能否在重建秩序、重建道德、重建生态方面也先走一步,实现先塌者先建?第二,提振山西广大干部与社会民众信心的撬动点是什么?第三,说山西大有希望,我们的希望从何而来?”

  张红健在发言中谈到,在前两天的小组会上代表们曾经讨论过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圈的问题,3月11日的新闻报道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完成,将于3月底之前公布,规划之细,力度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同时,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打造上海大都市经济圈》也已经公布。“我们每一个人都见到过‘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中央政策,也曾经感慨过山西即不在东也不在西。此次,山西政治塌方,全民羞耻,这是不是我们山西独有的一次转危为机的大好机会?因为我们山西先行塌方,塌方之后是不是要清扫环境,重新建设,我们能否做到先塌者先建?我们山西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这种底蕴表现出来的是懂荣辱、知羞耻,我们能否做到知耻之后有大勇?”

  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让张红健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代表和记者的关注,接着,她提神振气地提出建议:“历史赋予我们山西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如果山西省委能够在中央提出要求之前先行提出‘建设良法善治试点省’,也许这是提振全省干部和群众信心的有为之举。山西有个大寨,全国农业都学大寨;现在山西有个右玉,经过几届领导坚定的改善环境的信念,现在建成了全国知名的绿色生态县,我们的现实中有榜样,只要下决心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就一定能做成,只要从内心真正希望阳光使用权力,那么权力一定会在阳光下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大放光明!”

  张红健接着说,提振信心的基础是彼此信任,你信我,我信你,你我彼此才会有信心。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清明的政治与政府环境,也都喜欢清晰的显规则,而不是你知我知的潜规则。“山西的中产阶层数量这几年在悄悄地不断扩大,这部分人是和市场、和经济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部分人中大多数是理性的,内心是安静的,生活是简洁的,他们在精神层面有着更高的追求。”张红健介绍到,在她的学校累计有5000多名全省的中小微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也属于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大众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学校已经运行15年,学员的企业运行状况及他们的心里追求,她和她的团队是了解的,“这些人对政府的诉求真的不多,他们只是希望不卑不亢地按市场规律、按社会发展的规律生存,他们希望政府在引导社会进步的时候,推出的是一种引导性的政策与平台,而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应该用政策与平台培育优秀的企业与杰出的人才。”

  张红健接着说,这样的政府与政策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这样的政府也是真正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精神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也才是真正的大破之后有大治、大耻之后有大勇的政府。因此,她建议山西省委省政府合力向中央申请,将山西设立为“良法善治试点省”,与全体干部群众一起打造人杰地灵的文明强省。

  发言最后,张红健激动地说:“高压反腐与良法善治是两只手里的两个强大的武器,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社会的信心才能真正提振起来。克强总理说:大道至简,山西的生态从治理腐败、修订良法、勤于善治抓起,塌方后重建的家园一定会更好!”

  张红健说,“制度的好坏、善恶是由历史来评价的,只有良法与善治的有效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全体山西人民的信心,才能乘“大破与大耻”之风,借“大勇”之力,结“大治”之果,才能真正建成人杰地灵、富裕文明的新山西。”

  “我希望在山西的史册上,能够记录下政治塌方后新一届省委班子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张红健的脸上,记者仿佛已经看到了山西不久后重建的阳光。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两会 张红健 山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