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提案提案

政协委员提议身份证变“一卡通” 让死数据变活服务

2015年03月16日 09:35 | 作者:张棉棉 刘乐|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信息时代,大家出门都喜欢刷卡,喝咖啡、下饭馆、买东西、去医院……打开钱包,里面要是没几张卡,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21世纪的新市民。但是,卡多了,其实也麻烦,因为常常是哪张卡忘带了,哪张卡恰恰就是今天要用的。

 

  而另一方面,政府各个层面各种信息不能实时更新,不同的单位发不同的卡,信息也无法共享,甚至全国经济普查所得的数据,也仅仅局限于某一时点。能不能通过一张卡就解决所有问题?让“死数据”变成“活服务”,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巡视员邓小虹正在思考的问题。

 

  比如说我要是正好逛公园,我要身上没带公园卡,我就得另外买票,像老年人,如果说他去乘车,忘了带老年证,他也得去买票,这些就不方便了。

 

  邓小虹:说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巡视员邓小虹,面对记者,这位梳着短发、系着蓝白花丝巾、温文尔雅的女委员指着手里的一堆卡,眉头紧皱,无框眼镜的镜片后,是一双写满忧虑的眼睛。如果有一张卡片,不仅能够识别身份,还能够享受政府所有公共服务,那不是挺方便的吗?邓小虹说,其实,我们的二代身份证就有这个潜力。

 

  邓小虹:二代身份证又是一个IC卡,这个卡里还是有一定容量的,这容量绝不只能够覆盖卡面上的那九项内容,比如说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发卡单位、有效期、相片这些,还是有一点空间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务系统的索引功能的。

 

  一张卡走遍天下,听起来很好,但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呢?邓小虹通过调查发现,身份证读卡机具中的安全模块由公安部授权厂家生产,每件691元,一个芯片的价格就超过市面上普通的读卡机。价格过高让很多单位“望而却步”。

 

  邓小虹:大概批量买能够打点折,也得在一千上下,所以要是申请财政经费,往往财政不会给那么多钱,因为市面上同样的技术等级的读卡机具大概就是几十、上百块钱,所以申请不到财政经费,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就得靠自己内部扣除成本。

 

  对于邓小虹提出的身份证变为“一卡通”,在全国政协妇联联组会议上,公安部副部长李伟当即对她做出了回复。

 

  邓小虹:他听了我的发言,第一句话就说这件事儿我也有同感,那肯定的,他也是上街要带很多卡的,所以他说我回去一定尽快把你的意见转告给相关部门,让他们尽快和你接洽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虹介绍,会后,公安部两次给她打电话和她确认相关细节,目前她已经把这个“身份证”的建议变成提案上交,对于提案的落实,她充满期待。

 

  邓小虹:昨天具体办事的处长又给我来电话,他还记得我,他说您不是去年刚到我们这儿调研,我说是啊,就是因为调研我才知道这个情况的。后来他说我们一定尽快办。

 

  事实上,最初有关“身份证”的内容只是邓小虹整体提案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文案就是,要建立完整的居民信息数据库。通过国外学习的经历,邓小虹发现,如果我国能有一个涉及居民生老病死、收入纳税、社保住房等的综合人口数据库,将更便于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

 

  邓小虹:这事儿很重要,要不然你看咱们这儿,明星生了三个大家都不知道,还有的人说开着宝马车可以领城市的贫困救助,也有的农民工交了几次保险最后他的名字根本找不着,这实际上既说明我们效率很低下,也是会影响到居民的合法权益的。

 

  现在,我国虽然也有统计数据,但更多局限于义务,很多百姓并不会主动去相关部门更新自己的信息;甚至我们目前最为权威的数据――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所得数据,尽管对于国计民生都很有借鉴意义,也只是局限于某一个普查时点。邓小虹建议,要让这些沉睡在各部门的数据真正变成动态更新,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服务。

 

  邓小虹:东部地区有钱,信息化建的很好,可是边缘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有的连自己的吃饭财政都没有,拿什么钱建信息化?可是现在全中国13亿人,恨不得1/3都是在流动的,所以信息一定得跟着人流要走,我们觉得恐怕将来中央建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填平补齐,出现一个区域的短板,全国的信息就会是按照这个短板,就决定了他的水平。所以财政投入应该均衡。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全国经济普查 身份证 “一卡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