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主席日志主席日志

视频:王钦敏称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需改善

2014年08月19日 08:47 | 来源:新浪
分享到: 

  “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于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于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于8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称,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王钦敏称,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只有在法制的框架内,市场才能有序的运行。因此,遵纪守法是对企业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公关行为全部让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建设法制中国的稳步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将进一步的改善,违法的成本也将会越来越高。希望大型民营企业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把握自己,努力成为恪守法律的模范。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钦敏: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来宾,同志们,首先我在这里代表全国工商联向参加这次会议的企业家代表、新闻媒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入围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和服务业100强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几位嘉宾分别围绕着这次的主题“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促进发展”做了很好的演讲,我很受教育,很受启发。这次发布会同时已经成为了我们展示、分享、总结并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动态的一个平台。也是500强企业互相交流沟通、促进健康发展的盛会。下面我想就大型民营企业的作用,发展方向和应该担当的责任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第一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处于重要的作用。

  一是稳增长的作用突显。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同比提高了17.4%,资产的总额达到了11.02万亿,户均增长达到了21.2%,这个数据很不简单。500强企业的收入总额达到了13.21万亿元,占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2.84%。500强实现利润的总额达到了6504.9亿元,占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0.35%。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仍然保持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9.2%,对我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做出了贡献。

  二是投资成效显著。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固定资产投资合计2.06万亿元,新增达到338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8.58%,比上年提高了10.92%。反映了大型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提升。随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持续发布,500强企业日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2013年,由全国工商联主办或者参与主办的大型经贸活动有18项,在活动中,民营500强企业都成为了招商重点,体现了500强企业在扩大民间投资方面的引领作用。

  三是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在继续加大。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交税总额达到了4744.32亿元,同比增长了9.4%。员工人数的总数达到了739.1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3.47万人。这表明了500强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提升。除了这些贡献,500强企业还影响到了择业人群的就业意向,同时500强企业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和并购日益活跃,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生和就业人群在选择自主创业。

  四是调结构。科技创新和跨国经营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制造企业的数量从上年的303家减少到299家,服务业的地位得到了增强,这是反映了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发展结果,500强企业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研发投入达到了1749.36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14.69%,比上年提高了39.5%。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这一批500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华为,2013年研发费用支出达到了306.72亿元,一个企业300多亿元,占企业当年营业收入的12.83%。研发人员达到了7万人,占公司总数的45%。截止到2013年底,华为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4168个,外国的专利申请累计达到了18790余件,所以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民营企业500强共实现海外收入1507.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1.78%,累计海外的投资额达到了165.86亿美元,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刚才大家也讲过了,实际上去年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比重占到了54.3%,已经过半。

  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不愧为中坚骨干,希望通过这个榜单,大家认识到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民营企业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下,更上一层楼,再立新功。

  第二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大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一是从国际来看,科技创新引领着产业革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能源、生物、材料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调整,进而带动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各国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点。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在这场科技大赛当中不能落后,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主动转型。必须加快从要素和投资规模拉动发展之下,变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的原创力量不强,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型民营企业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方面,必须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技术创新上有更大的作用。

  二是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在错综复杂、曲折坎坷的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因素和结构性的因素相互交集,特别是经济发展要素、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转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阵痛,以及前期高速发展的产能过剩和消化,三者叠加使我国经济从过去2两位数超高速的增长,转为7.5%左右中的高速增长,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

  国家的创新发展,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新常态环境下推动发展,从根本上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准确的把握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制定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同时,继续坚持和完善定向的调控,精准发力。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的放开;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强实力,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最终靠的还是实体经济,今天大家都做了非常好的发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新常态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靠企业,所以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应该勇于承担,有定力,成为成熟的改革推动者。各500强企业要积极的应对生产要素的困难和挑战,努力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劳动成本提高了,现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改进管理机制和营销模式,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取得好成绩。今天复星代表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相信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经济一定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转型,实现突破。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企业 民营企业 创新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