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乡医 乡恋 乡愁
踩着板凳,踮起脚尖,李文强探出右手,够了两次,才勉强将吊瓶挂到了窗楣上。卧病在床的女乡党见此情景,“爱莫能助”间也不禁莞尔一笑——不到一米五的身高,76斤的体重,让老李即使站在女患者身边,仍显得格外“娇小”。
扛起药箱,李文强一瘸一拐地又赶去下一家出诊。与身上所着白色大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和45岁年纪并不相符的一张饱经风霜的黝黑面容。
连通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3个村组205户、786名村民的土泥路,乡村医生李文强一走就是18年。生于斯,长于斯,惟愿一生“悬壶济父老”的老李,如今心心念念的是,未来谁能“接班”照顾乡亲?
(一)
铝水壶在土炉子上嗞嗞作响。李文强还未归家,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杨桂玲已将屋内炉火烧得旺旺的,“一出诊忙起来,常常吃不上热饭”,老人心疼地说。
与周围拔地而起的二层“洋房”相比,这是一户在村里并不显眼的农家小院。前厢,挂着“光明村卫生室”的牌子,药房、治疗室、病床一应俱全,白墙刷得亮堂堂的;后院,两间房用做仓库,还余一间给老人当卧室,大白天亮起灯,屋里略显陈旧的家具摆设仍显得黑黝黝的;而李文强,平常则睡在卫生室的值班室。
“村里至今还有30多例大骨节病患者,其中就包括我和我娘。”母亲多年饱受病痛之苦,自己打小也因病症影响了发育,李文强深切体会到偏远山村缺医少药的难处。1992年他如愿考上耀州区卫校,毕业一拿到乡村医生资格证,就回到老家开起了卫生室。
常见季节多发病、各类慢性病、孕产妇体检、0到6岁儿童接种疫苗……论医术高低,李文强算不上名医;论人心轻重,老李却是全村人信赖的祛病良医。
2005年冬的一个雪夜,凌晨1时,李文强被拍门声惊醒,“二组王爱侠的丈夫说媳妇肚子疼得在炕上直打滚。”冒雪赶至患者家中,李文强很快诊断病人为宫外孕,当即送她到镇卫生院抢救,夺回了一条性命。当年,他就及时送诊了4位有生命危险的村民。
2012年7月,79岁的村民魏翠英肺心病发作,右心衰竭,经医院治疗无效而返家。“家人打好了棺材摆在院子里,但又抱着一丝希望找到我。”李文强坚持开药治疗,十多天后魏翠英病情缓解,后来还能下厨做饭,“老人现在还健在。”
年届八旬的一组村民李文汉,身患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期间多次接到病危通知单,医院建议接病人回家、安排后事。患者家属找来后,李文强坚持对症治疗,3个月后患者奇迹般地康复了,“老汉现在还精神得很,后来医院主治医生不敢相信,还给我打过电话,问我咋治的。”老李笑言,就是打针挂吊瓶,3个月花了170元,还不及住院一天的费用。
新农合推行前,李文强从未收过出诊费、诊查费;肌肉注射一次两角钱,静脉注射一次一元钱;用药“只开对的、不开贵的”,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开3天药只要两三元钱,吃药能好就不打针;出诊上门从不在人家屋里吃酒,更不要红包……厚道憨实的李文强,每年诊治1200人次以上,出诊率超过50%,先后为乡亲减免了10余万元的医药费,“赔”上的却是三辆摩托车、一辆小汽车,还有自己的两条腿。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村医 悬壶济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