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非典时她为了病人倒下去,如今她又为治病救人“站”了起来

赵红艳:塌掉的关节 挺拔的人生

2014年04月25日 11:2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1398377745562_1

 

  赵红艳医生跟病人打交道有她自己的艺术。她跟什么人都能够谈笑风生,无形中化解病人的痛苦。她劝告一位喝了大酒后来看胃病的病人,治疗期间“一滴酒都不能喝”,这位病人说:“红酒都不能喝吗?”赵红艳指着床底说:“要不您把家里的好酒都拿来,搁我这床底下存着!”人们哈哈大笑。本报记者 张国摄

 

  顽强的发光体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医生赵红艳并不是位听话的病人。她最近一次去给自己的骨关节拍片已是3年多以前。

  她觉得检查已无必要。她很清楚那些骨与骨连接的部分发生了什么:下半生都将与轮椅为伴。

  尽管如此,这位气场强大、精力旺盛的消化内科医生,画着淡妆,用酒红色的染发膏对付头上冒出的白发,每周有5天时间准时出现在诊室里。她是这所规模庞大的三级甲等医院里最繁忙的医生之一,日均接待100多位病人,最高达到180多人。

  当她坐上那辆日常代步的红色轮椅,有些病人以为她是在“玩儿”,或以为那是扫地机。然而他们面前的这位军医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病号,附骨之疽的滋味10多年前就跟随着她。为她拍片的该院核磁共振科主任袁飞皱着眉头形容,那真是一种“刻骨”的疼痛。

  可她真的不像病人。同事王佐妤形容,工作中的赵红艳是会“发光”的,跟前几年比,她的肤色亮了,眼神也更有光彩。

  41岁的赵红艳自己也承认,她正处于10多年来最好的时光。几年前的她比现在显老,曾有病人让孩子喊她“奶奶”。

  如今,她确信自己已经走出人生的低谷。那不仅是个人的灾难,也是全民的噩梦——她30岁那年,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暴发,她所在的医院收治了天津市第一例确诊病人。在自告奋勇把一个病人送往集中救治区之后,她不幸感染了病毒,踏入了至今心有余悸的死亡之门。她以为“再也出不来了”。

  庆幸的是,她在两个月后病愈出院。怀着新生的喜悦,她和丈夫吃遍了家门口所能找到的好饭馆。然而坏消息又在4个月内接踵而至。非典时用来保命的激素在她身上造成了后遗症: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

  这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少染过非典的医护人员出现了此类症状。袁飞打比方说,股骨头塌了,相当于支撑身体的“轴承”坏了。

  对赵红艳来说,那是一段最灰暗的日子。她在此后约三年内四处求医问药。她扎过“针刀”,十几厘米长的针刀扎进骨头,“每去一次就像上战场”。

  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医生对着她的片子问:“这人呢?给我抬过来。”

  赵红艳回忆,自己连非典时期都几乎没哭过,那时却经常痛哭。她蓬头垢面,对最亲近的人发火,像祥林嫂一样唠叨。“每天就是想‘我怎么活’。”她不是没想过自杀,安眠药都准备停当。

  时任政治协理员的医院副院长韩慧娟气愤地“骂”过她:“你可以去死!你想过你的家人吗?想过你两岁的女儿吗?”怕她想不开,韩慧娟保持电话全天候开机。

  2006年,赵红艳决定恢复工作。她不愿意成为“废人”,不甘心“天天晒太阳”,也不想让自己的不良情绪继续传染家人。虽然有朋友劝她,即使不再工作,也会被“养起来”。

  “身体残疾了,人生不能残缺。”她说。

  起初她拄着双拐出现在诊室,而这也经过了不为人知的思想斗争。她害怕别人看到身体的残缺。久坐后需要起立,她还要在病人面前假装“自言自语”腿坐麻了,才好意思扶着桌子摇晃着站起来。

  在上班路上她摔过多次。一条原以为完全可以迈过的小沟,让她花了20多分钟、“满脸是泪”地爬上来。

  由于双臂疼痛难忍,她最后丢掉拐杖,坐上了轮椅。她悄悄花钱请科里的护工帮忙推轮椅,怀着一种“精神胜利法”: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她,“反正人们以为我是病人”。

  袁飞说,多年来自己脑海里留有一幅画面:雨天,赵红艳早早倚在楼洞里,等待护工来接,那么无助,还那么坚决。

  有一回赵红艳坐着轮椅刚出电梯,就听到身后人们议论“这是个残疾人”。她很受刺激,在同事面前嚎啕大哭:“我就残了吗?”

  此事之后,袁飞发现,赵红艳有段时间常穿军装,也许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战士”。

编辑:顾彩玉

01 02 03

关键词:赵艳红 病人 人生 顽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