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履职尽职唯公创业兴业唯勤

2014年05月27日 09:21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步一脚印,创业者刘公勤走得扎实、自信,艰辛的过往让她宠辱不惊;一届一台阶,委员刘公勤的履职之路兢兢业业,丰富的经验已成为财富;一岁一感悟,慈善者刘公勤对未来最大的希望,就是年轻人早日接过接力棒,成为公司、行业,乃至社会的领军者。

  从20多年前创办十几个人的小评估机构,发展到如今国内顶尖的著名评估企业,从依靠有关部门拨款、给项目艰难起步,到如今业务范围遍及金融、建筑、港口等诸多领域,评估总值达数万亿元……全国政协委员、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公勤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创业者拼搏进取的故事。

  从2003年初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在学习和摸索中开启履职之旅,到如今连任三届,11年来不断为所从事的专业服务业发展环境、从业者待遇奔走呼吁,共提交全国政协24件饱含真知灼见、富有真挚感情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刘公勤讲述的是一名政协委员立足本职、肩负使命的履职故事。

  犹如她的名字,创业者刘公勤的成功源自她的勤奋和坚持,政协委员刘公勤的成功则源自她对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本职本行的一片公心。

  从步履维艰到大步流星的创业者

  1998年,长期在交通部从事交通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刘公勤,调任原通诚资产评估事务所,从负责研究制定、组织实施交通行业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资产评估等方面的法规政策的公职人员,变换成这家交通部所属企业的总经理。“刘总”的名号从那时候出现了,但是彼时的“刘总”并不像如今这般业绩卓著、气定神闲,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经营不善的企业。

  “当时可谓百废待兴,公司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账上只有三万元,员工总共十几个。”刘公勤回忆起当年挑起这副担子的时候,那份苦楚仍溢于言表,“更重要的是当时客户资源极度匮乏,也没有证券业的评估资质,各方面工作步履维艰。”是时,刘公勤从整顿队伍到制度建设,在公司与员工们一起探讨业务,在外不断地追踪发展新的客户,事事亲历亲为的作风带动起了团队最原始的那股冲劲儿。

  “每天她都要忙到深夜,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倾注了她对公司的热爱,就像是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公司。”一位供职多年的老员工这样回忆,“离开原本公职岗位上的舒适,她亲自去外面跑起了业务,鉴于当时公司的资质和影响力,谈业务经常遭遇闭门羹。”

  “有几次项目没有争取到,我是流着眼泪走出客户大楼的。”住过大通铺民工房,坐过连续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当年刘公勤带着员工出差做项目时的艰苦条件仍历历在目。无论是身体还是脑力都在接近极限的运转,为的就是能够撑过艰难的起步岁月。

  天道酬勤,苍天不负。经过半年多的奋斗,公司账面上的额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第一个坡算是挺过去了。“我记得很清楚,在公司账面上达到30万元的积累时,我们在小院里围着蹦起来了。”如今回想起来,刘公勤仍难掩兴奋。

  紧接着,第二个陡坡摆在了面前。1999年,国家对评估行业实行重大改革。原通诚资产评估事务所于2000年改制为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从原交通部直属企业转变为由自然人出资的社会中介机构。改制以后,刘公勤任董事长兼总裁,但改制所带来的困难一点不比创业时少,“当时项目少,员工水平不高,最困难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再次面临困境,刘公勤带领团队开始了内强管理、外寻项目的“二次革命”。

  一年之后,“二次革命”效果显现,企业再度扭转颓势,开启盈利模式。爬上这道坎,中通诚迎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期:2002年公司获得由财政部和证监会共同颁发的证券业评估资格,大幅拓宽了企业的经营范围。2004年,中通诚成立工程造价公司,开始涉足工程造价领域。从2005年开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中通诚步入了大踏步发展时期,不仅巩固了在交通行业评估中的龙头地位,而且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取得了突破。中国长江航运总公司债转股项目、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项目、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的成功案例标志着公司已经成为业界领先的综合性的评估机构。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刘公勤 评估 政协委员 中通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