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经济不会重演“花钱买速度” 创新比“钱”更重要
“货币政策不能大幅宽松,因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不断下移,属结构性趋势,并非周期性产出缺口,盲目松银根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货币政策也不宜收紧,因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行业存在下行压力,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大规模形成,政策要高度关注这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避免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民生证券报告说。
降准并非灵丹妙药,央行有更多手段推动经济增长。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思濂认为,如果只是采取数量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中国经济还会出现风险。中国政府更可能采取一揽子计划,而非单独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创新比“钱”更重要
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挖掘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更为重要。李克强总理表示,持续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实现升级是方向,这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民生证券报告指出,未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必须更多地依靠“开渠引水”式供给管理,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寓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其核心不是通过简单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善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制度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激活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资本及人力投入,只有30%的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中国经济如果要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表示。
黄亚生建议,当前,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以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鼓励民间的技术创新与创业。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经济下行 经济不景气 “花钱买速度” 降准 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