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追忆永远的“塔河委员”梁匡一:“新疆,我把一切献给你!”
5月28日凌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研究员,著名水文地质学专家梁匡一,走完了87岁的人生旅程,永远地闭上眼睛,再也看不见他深爱着的新疆大地。
1951年,梁匡一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新疆,在这片热土工作、生活了63年。去世前一周,老人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志愿把遗体捐给新疆医疗事业。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他反复念叨:“我老了,还有什么可以奉献给新疆……”
青春、热忱,事业、生命,乃至身体,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新疆。
梁匡一走了,怀着对新疆大地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梁匡一没有走,他用另一种方式永远地留在了新疆。
淅淅沥沥的雨滴,追述着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赤子之爱
1951年10月,24岁的梁匡一从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生毕业,主动请缨赴新疆从事石油地质调查工作。
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为什么放弃优越的大城市工作机会,选择人烟稀少的新疆?多少年来,不知多少人对此疑惑、向他发问。梁匡一的答案简单明了:“新中国号召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去新疆为国家寻找矿藏……”
一个决定,注定了一生的传奇。
当年12月,他乘坐大卡车颠簸近一个月抵达乌鲁木齐。从北京带暖气的楼房,到土炉烟熏的泥巴房;从宽阔的长安街到满是石子的泥土路……条件无比艰苦,但他坚守理想信念,把人生倾注在边疆大地,为新疆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探测考察贡献了毕生精力。
梁匡一被业界称作“新疆地质勘探事业的拓荒人”。他的足迹遍布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大地,为新疆水文地质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多次参加新疆农牧业综合科考:1956年起,与彭加木共同参加中苏联合科考队,担任水文地质组中方组长,历时两年多考察新疆农牧业自然条件、制订开发计划;为抵御3年自然灾害,从奇台向奎屯一带踏勘多个冲积扇寻找用于农耕的地下水源,做出开采浅层地下水的规划;面对新疆人口不断增加、急需开发荒地为农田的紧迫形势,他赴新和等县作水文地质调查,为于田县各族群众打出一口口水井……
梁匡一把壮美的青春之歌,写在了新疆大地上,也留在了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我的攀登》里。在这本他于81岁动笔留给亲人的书中,详细记录了当年每次科学考察的地质资料及数据,还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书里没有一句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词句。夫人孙强生说,老梁非常严谨,参加工作后每天不论多晚都要整理笔记、写日记。退休后也闲不住,多次参加由法国、德国专家组成的新疆野外地理和考古考察研究工作。在家人建议下,翻查日记、整理传记成为他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
梁匡一是个开朗乐观的人。“父亲这一生很不容易,大部分时间在野外工作,常常遇到危险却很少提起……”女儿梁一强含泪回忆说。在《我的攀登》数万字叙述中,唯一一次提到遇险仅用了短短几行字。那是1959年9月27日晚,他和苏联科学院专家在结束科考回乌鲁木齐的路上遇到大雨,汽车高速行驶时突然翻车,他被倒扣在路基上。醒来后发现有惊无险。
编辑:付鹏
关键词:新疆 政协委员梁匡一 梁匡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