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北风今夜入京驱霾同时带来寒潮(图)
□探访 城乡接合部仍有露天焚烧
昨天全市城管部门加大对施工扬尘、道路遗撒、露天焚烧、露天烧烤、无照售煤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城管队员检查发现,一些垃圾清运人员将垃圾露天焚烧。
昨天上午,市城管局对城乡接合部地区开展露天焚烧检查,在一些举报高发点位复查时,城管队员发现一些村子的部分垃圾站有着火熏黑的痕迹,据现场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介绍,这些熏黑的痕迹是垃圾运输车辆装不下时,清运人员将一些泡沫和塑料进行焚烧处理时留下的。城管部门表示,目前露天焚烧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主要焚烧物为树叶、枯草等。部分地区环卫、园林等作业人员为减少工作量,将落叶堆就地焚烧。
昨天全市城管部门共查处露天烧烤50起,立案3起;查处露天焚烧89起;检查工地1222个,规范338起,立案4起;检查渣土车辆567起,规范206起,立案9起。(记者袁国礼)
部分工地苫盖不严致扬尘
前晚,朝阳来广营城管队对部分工地进行突击检查,一工地被查出土堆苫盖不严等问题,当场被城管队员要求整改。
前天23点半,城管队员对北苑路航空总医院南侧一家工地进行突击检查。城管队员来到工地后先在墙外“偷听”,墙内一片寂静,没有机器轰鸣声,“这说明工地已经停工”,城管队员在检查单上记下“停工”字样。城管队员随后进入工地,发现上千平方米的工地并没有工人。城管队员发现,虽然工地按要求停工,但存在苫盖不严的问题,十多米深的地基东南角堆放了大片黄土,只有顶尖部分苫盖,其他部分裸露。城管队员当场要求工地整改,负责人立即调来洒水车喷淋,并表示天亮后即购买苫布。
来广营城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天工地苫盖不严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近期将加大对工地扬尘的检查,城管队欢迎工地周边居民举报,一经发现将严惩。(记者袁国礼)
□关注
北大科学家发明检测新技术
检测细小颗粒物 有望助力雾霾防控
记者昨天从北京大学了解到,北大科学家研发出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实现了单个20纳米尺度颗粒实时检测。此技术有望帮助北京研究雾霾形成的早期过程和规律。
日前,北京大学“介观光学和飞秒光物理创新研究群体”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人开发出一种基于微腔拉曼激光的超高灵敏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单个20纳米尺度颗粒的实时检测。这一研究成果于9月30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据肖云峰介绍,这项科研成果目前仅是基础性研究,但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大气污染研究中,普遍只能检测到百纳米尺度的颗粒,对于这些颗粒形成更早期的情况较难精确检测。因此,颗粒污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在科研领域仍在探讨。
龚旗煌院士介绍,北京雾霾天最常用的参考数值是PM2.5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研究表明,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的危害越大。北大研究小组测量的是比微米更小两个数量级的纳米尺度颗粒大小,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如此细小颗粒物的检测。肖云峰说:“实验小组实现了单个20纳米尺寸颗粒的实时检测,这意味着新技术有可能帮助科学家在大气污染颗粒达到微米尺寸前,更早发现和研究它们,以便更好地防控。”
此外,这种技术还有望用于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研究。肖云峰说,恶性肿瘤早期时信号极为微弱,很难通过B超、CT等常规手段发现,而这种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看到癌细胞或特异抗原,从而提高早期治疗的机会。
肖云峰说,这项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反恐领域也颇具潜力,“犯罪分子只要接触过爆炸品或生物病毒等,身上往往会残留颗粒,通过这项超高灵敏技术,哪怕只有几个颗粒都可以实时检测”。
>>原理
光学微腔似天坛回音壁
据肖云峰介绍,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特殊光学微腔,其原理类似于声音在天坛回音壁墙面之间传播,通过微腔内产生的拉曼激光来检测细微颗粒物,并测算其大小。
目前国际通用的检测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漂移等噪声影响,或者实验条件极为苛刻,不易检测尺寸为数十纳米的细微颗粒。为此,北大科学家提出了突破检测极限的新方案。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实现了单个20纳米尺寸颗粒的检测。据悉,这个检测极限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基础研究推向应用推进了一大步。(记者郭莹)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北风入京驱霾 寒潮 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