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支持力度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水源地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的矛盾突出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张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涉及河南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6个县(市)47个乡镇,总干渠渠首位于淅川县境内的陶岔。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提交了《关于恳请国家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质保护支持力度的建议》,张亚忠坦言,“长期以来,受生态环境保护、渠首工程建设、移民迁安等因素影响,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质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张亚忠指出,水源地淅川、内乡、卢氏、栾川等4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产业层次较低,财政十分紧张,近年来6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河南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水源地发展愿望迫切与发展空间受限形成强烈反差,面临着水质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双重压力。同时,为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自2003年起河南省多次召开水源地保护工作会议,陆续关闭各类企业800多家,安置下岗职工2.7万名,地方财政减收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损失补偿问题突出,关闭企业的后续处置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河南库区移民16.2万人,干渠移民5.5万人,共计21.7万人,占丹江口库区总移民人口的54.4%,移民规模、移民强度、动迁次数和时间跨度等均创造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历史上最高纪录,移民迁安后续发展责任重大。因此,张亚忠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河南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一是继续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增强库区县(市)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大对河南等地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切实缓解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因工程建设带来的财政困难。三是继续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支持力度,编制水源地“十三五”水质保护专项规划时,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保障水质安全。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水源地 保护 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