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快报 快报
大学院长6篇核心期刊论文遭质疑 非学术造假?
相关期刊与当事人各执一词
那么,前述论文是否刊发于学术期刊的增刊或论文集?中国青年报记者随后采访了相关期刊编辑部。
“我们现在没有增刊,没有论文集,增刊十多年不办了,如果说是2006年第6期的增刊,它肯定是假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杜敏表示,之前曾有人假冒学报名义创办刊物、征集稿件,编辑部为此还报过案。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工作人员也称,他们在2012年曾经出过增刊,但增刊是一年一本,不可能出现前述简历中提及的“2009年第9期”的情况,“曾有杂志冒充我们出假期刊,我们也查过”。
《求是学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他们除了正刊以外没有增刊。
不过,《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编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实存在增刊,但无法核实2010年的增刊是否刊发过前述论文。并且,同一本增刊,有可能一个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田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校科技部门已经把论文收走调查,目前结论是增刊,“增刊和论文集都交到科技处去了,无法提供照片”。他表示,自己暂时并无出面澄清的打算,“都由学校做主,学校宣传部门会做安排”。
7月14日傍晚,四川医科大学宣传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可对外披露的消息。对于调查过程、调查结论、论文是否刊发于真实的增刊或论文集等问题,记者按其要求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7月14日晚9时许,记者发现该院官网田耘简历的科研成果部分重新出现,并进行了众多修改。记者注意到,被质疑的6篇论文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后注明为2006年增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别注明为2009年的两个不同论文集,《扬州大学学报》分别注明2009、2010的两个学术专辑,《求是学刊》后注明了2007年增刊。另有一篇未被质疑的论文刊发刊物后也补充了“某某论文集”字样。此外,新版本的学术成果部分删除了具体页码,增注了文献载体代码,更符合学术规范。
记者注意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编辑部工作人员此前表示目前并无增刊。对此,田耘表示,可能是工作人员记错了,他称,增刊上还有很多名牌大学教授文章,不可能有假。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实习生 王思远 张光辉 本报记者 卢义杰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四川医科大学 院长 论文 学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