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快报 快报
村干部靠打架成名 被抓后喊“我是市人大代表”
原标题:村干部靠打架成名 被抓后喊“我是市人大代表”
和平花苑现已更名为龙和华府
葛某坐在被告人席上
盛夏时节,在河南省检察机关开展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记者再次走访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新老市区结合部的常庄村。这里紧临巩义市汽车站,31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三五成群忙着各种活计的村民们谈笑风生,处处洋溢着祥和欢乐。可有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多以前,该村还是乱象丛生、民怨沸腾的景况。同行的街道工作人员对记者感慨地说:“多亏检察院惩恶扬善,揪出为害乡里的‘蛀虫’,让这个曾经的混乱村一举成为全市平安模范村。”
安置房居然公开叫卖
2013年初夏的一天,巩义市检察院反贪一科科长杨宪福、三科科长张晓鹏外出办案,途经常庄村和平花苑路段时,看到身披大红绸带的售楼小姐正在散发楼盘宣传广告,口中还念念有词:“住和平花苑,享人间天堂。”两人立即若有所思地对视了一眼,早听说和平花苑是专为常庄村群众盖的安置房,属于惠民工程专用房,岂能公开对社会叫卖?看来其中必有猫腻。
回到院里,杨宪福、张晓鹏向主管反贪的常务副检察长张三旺和反贪局局长张维晓作了汇报,并按指示展开秘密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常庄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因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民的可用耕地已基本被征用殆尽。为解决村民后续的生产生活问题,2008年9月8日,巩义市政府组织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专门召开常庄村留地安置建设问题协调会,出台了一份《会议纪要》,内容包括:将常庄小区与陇海路经济适用房之间约34亩土地作为常庄村留地安置用地,杜甫路街道办事处要加强组织,严格监管,确保留地安置用于解决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不得用于商业开发……然而,就在这之后的几年间,该村群众就安置房问题不断到市里、省里甚至北京上访,有时达数百人之众。
外围调查启动两个多月后,办案人员仍未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困境。“办了这么多年案件,还从没遇见过这样难啃的骨头。”现在回想起来,杨宪福仍然心有余悸。
正当办案人员倍感压力、苦于无突破口之际,不明真相的举报人在“天涯论坛”等多家网站发帖,指责检察人员不维护群众利益,有意袒护犯罪嫌疑人。该院检察长陈宏钧站出来安慰大家说:“群众发帖说明他们一直在盯着、在关注,我们更应该变压力为动力,打一个漂亮仗来回应质疑。”
承建商似有难言之隐
在该案中,承建商张某是个重要人物。
2014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下午,张某独自开车外出,在一条小路上,被闻讯守候多时的反贪人员堵了个正着。
面对检察官的询问,张某振振有词:“和平花苑建设过程中确实有过一些违规问题,但纪委已经查过,做了相关处理。至于你们说的经济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的确,2013年下半年,就群众反映强烈的和平花苑建设问题,市纪委曾对该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分别作出党纪处理。但张某一口咬定自己没跟任何人有任何不法的经济往来,显然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办案人员推测,张某必然和某些人订有牢固的攻守同盟,不宜强攻。
晚上,办案人员给张某端来饭菜,他却不肯吃,情绪异常焦躁,“我哪还有心思吃饭,60套安置房建成几年了,钱却迟迟收不上来,再拖下去,不但要倾家荡产,我这条老命也得搭进去。”察言观色,办案人员感觉张某的情绪不像是刻意装出来的,便抓住其心理波动,不失时机地开导说:“依靠正当途径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单凭村干部给你的所谓承诺,非但不能圆满解决,反而会使你越陷越深……”听了这话,57岁的张某竟然用手捂住脸,当场嚎啕大哭。
第二天,张某的妻子贺某被通知到案。她的强势较之丈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们别问了,我就是一农村妇女,啥都不懂!”尽管贺某一再如此表白,实际上她在丈夫的建筑公司里担任会计兼出纳,怎会什么都不知道。办案人员依法搜查了她的住所,在其床板底下发现三个笔记本。里面的字迹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却详细记载着公司的全部经营活动,包括在承建和平花苑过程中,给几名村干部送钱送物的事实。更令办案人员欣喜的是,送钱的时间、地点、金额及钱款的来源,里面都记得清清楚楚。
证据面前,贺某傻眼了,张某也不得不交代:他在承建和平花苑期间,曾分别向原村委会主任周某行贿110万元、向现任村委会主任尚某行贿10万元。
“你没有给村支书葛某送过钱吗?”反案人员追问道。
张某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轻轻地说了声“没有”,额头上却已沁出一层冷汗。
笔记本上记得一清二楚,张某却硬着头皮矢口否认,皆因村支书葛某不是一般人。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村干部 靠打架成名 “我是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