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还珠格格、甄嬛生活战斗过的慈宁宫 你了解多少
孝道
孝庄太后晚年重病,康熙帝亲自侍疾
除了作为皇太后、太妃等人的寝宫,慈宁宫还承接着一系列重要的皇家礼仪。比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都要在此举行庆祝活动。同时,为笼络蒙古势力,皇太后会在慈宁宫宴请下嫁外藩的公主、郡主以及蒙古王公的福晋、夫人,现任的皇后、嫔妃等人也都前来赴宴。女人们围坐一堂,亲密交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互信。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堪称清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我朝以孝治天下。”当这句话从康熙帝口中说出时,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家庭孝道范围,而是变成了整个国家的统治策略。身为帝王,自然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来示范于天下和后世子孙。在这方面,康熙、乾隆祖孙二人堪称古来帝王尽孝的典范。太后等长辈们居住的慈宁宫,便成了历史的最好见证。
康熙帝即位之时才刚八岁,两年之后,生母孝康章皇后又病逝,因此孝庄太皇太后自然成了康熙帝的唯一至亲。(注:顺治时期所称的“孝庄太后”,到康熙时期因为又隔一代,故改尊为“孝庄太皇太后”。)从成长到治国,孝庄太皇太后均给予了少年康熙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爱。对此,康熙帝永远铭记在心,并通过尽心孝顺,力图报答。孝庄太皇太后晚年,患病在身,康熙帝“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随着孝庄病情逐渐加重,康熙帝更是“隔幔静俟,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大臣们纷纷劝慰皇上以身体为重,不要过度焦劳。但对康熙帝来说,纵然自己君临天下,仍难以回报祖母三十余年的抚养恩情。幽静的慈宁宫中,留下了一段祖孙舐犊情深、孝义感天的千古佳话。
愿望固然美好,怎奈人难胜天。康熙二十六年底,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于慈宁宫。虽已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但康熙帝的悲痛仍是常人难以体会,“哀号痛切”,“五内摧迷”。几日之后,仍旧昼夜大哭不止。任凭大臣们怎么劝谏,依旧无法缓和康熙帝的心底悲伤。深知康熙帝性情的孝庄太皇太后,在遗诰中特意勉励爱孙要以社稷为重,不可过于悲痛。至于孝服,依照礼制规定过了二十七天即可除去,但康熙帝执意要求延长至二十七个月。对年内办理丧事的祖宗规定,康熙帝也认为太过简促,于是不顾大臣们的一再反对,改到了年后进行。
清 雍正帝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像
养老
乾隆帝新建寿康宫,奉养生母孝圣宪皇后
伴随着孝庄太皇太后的去世,慈宁宫建筑也发生了变化。康熙帝本希望能永远把祖母安奉在慈宁宫中,后因群臣反对而作罢。但为表孝思,康熙帝仍命人拆除了慈宁宫的一些建筑,将建材运至陵地另行建造“暂安奉殿”,以此来达到“殿在如人在”的愿望。雍正帝即位后,因其生母于当年五月去世,所以此一时期并无皇太后在慈宁宫居住,也就较少有修缮举动。直到乾隆帝登基,才对慈宁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乾隆帝即位伊始,便下旨拆除了慈宁宫西侧的宫墙,辟地新建寿康宫。乾隆元年(1736)十一月,乾隆帝正式迎接其生母孝圣宪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崇庆皇太后入住寿康宫中。因此,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如《还珠格格》、《甄嬛传》等演绎小说,当提到皇太后居住于慈宁宫时,只不过沿用了笼统说法,准确来说此时已经是寿康宫。
在各方面都以皇祖为榜样的乾隆帝,同样表现出了对皇太后的孝敬和顺从。除了日常的请安、侍奉外,还屡屡在南巡、东巡等外出时携母同行。礼亲王昭梿曾记述道:“纯皇(即乾隆帝)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天性慈善的崇庆皇太后,也多次劝说乾隆帝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最能体现乾隆帝竭尽所能、博母欢心的举动,当属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六年(1761)、三十六年(1771)连续三次为皇太后举办的六十岁、七十岁和八十岁寿典。不仅每一次都对慈宁宫建筑群进行了修缮,而且仪典场面相比之前也愈加宏大。以皇太后八十寿诞来说,除了各方纷纷敬献奇珍异品之外,乾隆帝还亲自登上戏台,“彩衣躬舞”。随后,“诸皇子、皇孙、皇曾孙、额驸以次进舞”。此情此景,在整个清代也可以说独一无二,处处展示着“康乾盛世”的宏阔气象。
时隔多年,即将退位为太上皇的乾隆帝仍不禁回想起昔日在慈宁宫时的温馨场景。在他心中,慈宁宫“最为吉祥福地”。因此,以后的子孙们务必珍惜有限的时光,孝顺太后,共享天伦。不过,历史的发展已经远非乾隆帝所能预想。在他身后,虽然慈宁宫区域仍居住着太后、太妃,但慈宁宫本身仅用来举行重要典礼,而不复昔日的热闹场面。况且,随着清朝国力的逐渐衰落,也难以支撑起如乾隆帝时的巨额花费。慈宁宫,它温情之下的无情,正开始被人们去细细感受和品味。
康熙十八年(1679),为庆贺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寿诞,康熙帝亲书“万寿无疆”贺匾敬上。现存于新开放的故宫午门“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展厅
宫怨
大多数后宫嫔妃都要老死宫中
提起古代帝王的后宫,人们常常想到“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以此形容皇帝的嫔妃众多。虽然数量很大,但皇家选妃的标准则相当苛刻。纪晓岚曾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中生动描述了明熹宗朱由校的选妃过程。先是从天下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少女中间,选出五千人。根据每人体型的高矮胖瘦,淘汰不合格者千余人。随后,观察各人的耳、口、鼻、肩、背等身体部位,再淘汰千人。同时,淘汰声音粗浊、谈吐不伶俐者千人。此后,检查的部位更加细化,如挑出那些胳膊短、脚趾长的,淘汰千余人。还剩下的一千人,则由宫女引到密室之中,“探其乳,嗅其腋,扣其肌理,于是入选者仅三百人。”但这三百人,还需经过宫中一个月的“实习期”。根据每个人的性情言论以及“刚柔愚智贤否”,最后敲定何人入选为嫔妃。一般来说,可剩下五十人左右。皇帝在位期间,会多次举行类似的选妃活动,而每次都是精挑细选,极为严格。
入选宫中,只是这些少女们获得了通往富贵的入场券,结果如何,还要看个人本事和造化。到了清代,皇帝后妃已经有了相当严密的等级划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但这种等级,并非一劳永逸,反而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身在宫中,后妃的命运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得到皇帝宠幸,另一方面则是能否生下龙子。但仅仅诞生龙子还不够,最好该皇子有朝一日可以即位为帝,自己变成皇太后,才算是高枕无忧。这种残酷的环境,也逼迫后妃们互相提防,暗中较劲,进而上演出一幕幕现实版的《甄嬛传》。
其实,历史中的后妃命运,丝毫不比穿越小说更加乐观。据统计,清代大部分的后妃均没有生儿育女。比如,康熙帝有后妃54人,子女55人,但这是其中的30位后妃所生;乾隆帝有后妃41人,子女27人,却仅是其中9位后妃所生。有的虽然生下子女,又不幸早夭,也和没有生育一样。导致的结果便是,这些后妃不但生前默默无名,死后也难入宗谱,更无人追怀纪念。诞生龙子且能够当上皇帝的,毕竟也只有一个。等到新帝即位,皇太后被安排在慈宁宫居住,享受皇帝的侍奉和无上尊荣。其他太后、太妃,除个别人随所生皇子居住于藩邸外,大部分的先帝遗孀们则要跟随皇太后一道移居慈宁宫,继续忍受漫长的孤寂,直至衰老而死。嘉靖帝的祖母邵宸妃曾说:“女子入宫,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这种描述,放在清代仍旧非常贴切。
排解寂寞的唯一方式,便是焚香礼佛。在慈宁宫建筑群的西北方,有一组建筑名曰英华殿,是专门供皇太后、太妃、太嫔们礼佛之处。对于皇太后来说,信奉佛教或许包含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子孙基业永固的考虑,而在大部分的太妃、太嫔们那里,佛教则是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所寄之地。通过礼佛,在缭绕香火之中寻求自我安慰,憧憬来世幸福。然而,即便真有来世,她们又怎能确保自己不被再次选召入宫呢?
慈宁宫,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寓意着仁爱、静谧,也一度见证了皇家的至尊礼仪和温馨亲情。但是,最有情也最无情。慈宁宫的富丽殿堂下,还隐藏着无数位苍老妇人,在无数个寂寥的深夜,辗转难眠,悄声嗟怨。时至今日,仿佛仍能听到她们的隔空叹息,那般凄凉,令人扼腕。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还珠格格 甄嬛 宫斗 慈宁宫 寿康宫




海南南海明珠生态岛完成泛光照明工程
三月樱花季 武大樱花首日迎万人预约观赏
法国总统候选人菲永被正式立案调查
西藏武警交通部队抢通受降雪阻断的中尼公路
美国务院:寻求与中国建立结果导向的建设性关系
沙尘暴袭击多哈
美国东北部遭遇暴风雪
法基就任非盟主席 表示将致力于改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