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安徽滁州两任书记落马 这个城市如何走出阵痛期?
原标题:安徽滁州两任书记落马,这个城市如何走出阵痛期?
一年多前,安徽滁州两任市委书记先后落马,引发当地政坛“地震”。一时间,“滁州这下可麻烦了”的议论四起:
“两任主要领导出事,对滁州各级干部的心理冲击很大,普遍感到比较迷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干。”
“项目正处在攻坚的关键时期,却蹦出这么个事,不知道政府服务企业的承诺能否继续兑现?此前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还算不算数?”
“3个月下来,全市8个招商分局没有签下一个招商引资项目。”
然而,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在痛定思痛中不断探索完善,滁州的发展走出“阵痛期”。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滁州市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同比均大幅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滁州正风反腐,留下诸多启示。
“两任主要领导出事,人心惶惶,普遍在观望”
“四个区分”稳人心
闻名遐迩的小岗村就在滁州,这里本以“农村改革发源地”著称,谁料,这回却因反腐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4年4月11日,滁州市委书记江山因严重违纪被立案;同年7月12日,前任滁州市委书记、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的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涉案的还包括滁州当地两名厅级干部。
打掉“老虎”,人人拍手称快。但在当时的滁州,面对反腐引发的政坛“地震”,很多人感到震惊。
谣言迅速扩散,社会议论纷纷:一会儿传某某被叫去谈话了,一会儿传某某是谁的人,一会儿又传哪家企业是谁带来的……
“过去都是跟着领导一起做事的,谁也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滁州市副市长金力说,听说有40多人被纪委叫去谈话,干部群众的议论就更多了,当时确实有些人人自危。
“两任主要领导出事,对滁州各级干部的心理冲击很大。人心惶惶,队伍不稳定,精神状态不佳,干部的注意力大都放在案件上,根本没心思干工作。想干工作的也感到比较迷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干,普遍在观望。”滁州市纪委秘书长周冬梅说。
迷惘和担心,也让一些企业和投资人犹豫和动摇。
“公司2012年动工,拟投入10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投入5亿元,项目正处在攻坚的关键时期,却蹦出这么个事,不知道政府服务企业的承诺能否继续兑现?此前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还算不算数?项目还能否正常进行下去?”安徽猎豹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武回忆,当时心情真的是异常焦虑。
2014年4月,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11.6亿元在苏滁现代产业园开发南方黑芝麻保健食品项目,江山案件发生后,黑芝麻集团犹豫不定。曾参与谈判签约的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邢高找到该企业负责人做工作:“我还在呢,你们不用担心……”
结果没多久,邢高也出事了。
“滁州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企业家投资信心动摇的情绪,在滁州蔓延。
“4月初开完全市招商大会没几天,江山出事;7月再次召开全市招商大会后的第三天,韩先聪被调查……结果是,有企业该签约了,最终却选择了其他地方;有企业已签约、该开工了,这时停了下来;一些在建的市政工程,慢了下来。”滁州市招商局副局长刘江华说,“3个月下来,全市8个招商分局没有签下一个招商引资项目。”
2014年5月至6月,滁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滑坡,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处于全省16个地市的靠后位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惨遭垫底。
很多人都担心滁州的经济和未来的发展。
“把滁州所取得的成绩、广大干部群众为之作出的贡献同江山案件区分开来;把江山案件与滁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加以区分;把江山案件与滁州市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加以区分;同时要把江山案件与其所做的一些工作加以区分。”从实际出发,安徽省委第一时间提出“四个区分”,稳定队伍,稳定人心。
在宣布滁州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干部大会上,安徽省委主要领导代表省委指出:滁州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必须区别对待;业已形成的发展势头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全力保持,巩固提升;少数干部犯的错误是严重的,必须坚决查处,引起警醒;一些领域制度是不完善的,必须吸取教训,建章立制。同时对滁州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稳定局面,带好队伍,创新发展。”
处在风口浪尖的滁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明确宣布:凡是市委、市政府集体决定过的目标任务、决策措施、规划蓝图不变。“三个不变”回应全市关切,稳定社会预期。
“省委、市委的正确决策,及时、明确,帮助广大干部卸下精神上的包袱,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回答了当时该怎么看、今后该怎么干的问题。”来安县长焦义朝说。
在稳定局面的基础上,滁州市委凝心聚力稳增长,努力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2014年8月,滁州市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新机制,“坚定不移冲刺全省第一方阵”。
“‘高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悲剧不能重演”
制度不是纸老虎
宽阔、气派的滁州大道和中都大道,为改善滁州交通状况、打通经济脉络、提升城市形象,贡献良多。“这两条大道,是前任书记手上建成的。”在滁州街头,有当地人毫不避讳地说。
采访中,滁州不少领导干部认为,落马的两任市委书记,其实是敢想敢干的,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权力的不受约束和个人的自我膨胀,导致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昨天是党的好干部,今天却成阶下囚。”如何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不出事?
新一届滁州市委从抓党建入手,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以案为鉴,不断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委书记李明担任了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市委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委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头晒履职清单、开展廉政约谈、参加责任制检查考核,李明成为全省首个向省委专题汇报反腐倡廉工作的市委书记。
“前不久,我主动要求市纪委对我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评估。看看我上任以来,落实‘两个责任’有无不到位的地方,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李明告诉记者。
“为官不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四风”问题还没有从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根除;小腐、小贪、“小意思”仍然是监督“盲区”……在6月26日滁州市纪委出具的《关于对中共滁州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评估报告》中,谈到市委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与不足时,列举了5条内容。
滁州市委扭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深耕政治生态“责任田”——市委常委会20多次听取和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两轮与县市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中谈话;组织市几大班子领导干部到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接受警示教育,举办“清风滁州大讲堂”,邀请中纪委反腐专家作廉政建设讲座,全市1000多名党政干部参加……
“市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严’字当头,抓住‘关键少数’,对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起到明显的带动、引领作用。”滁州市委组织部干部科长葛鹏说。
保持高压态势,惩治存量腐败,滁州市委始终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去年以来,全市立案900多件,处分93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9人;移送司法机关7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人;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通报11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人。
在强力正风反腐的同时,滁州市纪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组织等各项纪律。建立组织部门和纪委沟通协调机制,严把考察选人关,将市管干部任职前听取市纪委意见提前到动议阶段,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与此同时,坚持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重点。今年1至6月,先后查处违规问题25个,处理43人,处置各类问题线索493件,澄清反映不实问题146件,谈话提醒干部28人,让“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成为工作常态。
“滁州建立巡查工作机构,今年3月启动了两个县和两个市直部门第一轮巡查后,基层流传一句话,‘不怕来人检查,就怕来人巡查’。”滁州市纪委副书记王小林介绍,市委制定出台的《滁州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制度》,通过对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岗位、重点领域以及乡镇村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对落后的地方,实施专项巡查,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下基层调研等相关规定不走样、不变通,全面实现监督全覆盖,着力消除监督盲区。
“反腐不是目的。加强约束监督,是对干部的保护,‘高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悲剧不能重演。新班子确定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目标,其中‘健康发展’既指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指干部的健康成长。”滁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玉平说,用制度严加约束监督,就是要确保干部不敢腐、不能腐,敢干事、不出事。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安徽滁州 两任书记落马


挪威北极圈小镇的“街头涂鸦艺术”
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陕西大熊猫喜添仨“男宝宝”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
葡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升至64人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全线贯通
日内瓦大喷泉点亮“蓝灯”纪念世界难民日
白俄罗斯举行坦克双项赛 “钢铁巨兽”展示魅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