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救援力量中的“特种兵”

——探秘搜救犬的成长之路

2015年11月03日 11:19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第三届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近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29个总队共计232名搜救犬训导员、174头搜救犬在血迹搜索、废墟搜救、野外气味追踪等项目中大展拳脚,集中检验了近年来搜救犬队伍的建设成效。

  一只看似普通的小狗,是如何被选中并培养成冲锋陷阵的搜救犬呢?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的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一探究竟。

  筛选

  “汪汪汪……”还未走进训练基地,便听到阵阵此起彼伏的犬吠,搜救犬们一天的训练已经开始了。训练场中,搜救犬牛牛在训导员一班班长李刚“走、跳、跑……”的口令中,一下跃起翻过竖梯,继而敏捷快速地经过独木桥。

  31岁的李刚别看年纪不大,可在搜救犬训练基地工作已接近10个年头。幼犬怎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搜救犬?他是极有说服力的见证人。从2006年搜救犬队成立时起,他和他带的第一条搜救犬安特就是骨干成员,曾被派到沈阳搜救犬基地进行培训。

  入伍前李刚一直养狗,在沈阳,他学到了如何训练搜救犬,也第一次领教了搜救犬的厉害。“当时我对着一只搜救犬做了一个驱赶的动作,紧接着就听到它发出低沉的吼声。”李刚回忆说,他刚一转身,搜救犬就一下子扑了过来,厚厚的棉袄被尖牙戳破了4个洞,棉花都露出来了。

  正说着,只见旁边一名训导员手拿麻绳棒逗弄一只幼犬,并趁幼犬不注意时突然点燃一只鞭炮。“放鞭炮是为了让它们适应声响和火光。”李刚解释说,训导员会在幼犬出生后对其进行培训,训练内容包括占有欲、声光训练等,他通常会在幼犬旁边突然点起鞭炮,或突然打开伞,用来测试其胆量。

  “在犬出生6个月后,视其衔取欲望、胆量、灵活度等,筛选出警用价值高的幼犬。在筛选中不合格的幼犬就会被淘汰。”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副校长刘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挑选搜救犬,除了品种,其性格和特长也很重要。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罗威纳犬、昆明犬等7个警用犬品种中,担任搜救任务的主要是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其中,拉布拉多犬嗅觉最灵敏,能够捕捉到废墟深处的微小气味,史宾格犬因体型较小,能进入到狭小空间对搜救对象进行准确定位。

  刘庆告诉记者,一只犬从生下来到两个月是一个过渡周期,可能会有5%的淘汰率。接下来的4个月,训导员会对幼犬的亲和度、身体状况、胆量进行专门培训。这期间,一些工作能力和警用价值不好的幼犬会被淘汰,淘汰率一般在15%左右。

  “要有一定的撕咬欲望,不能怕光怕声,对人友善,身体骨骼良好,没有发育不良。”李刚说,警用价值体现在衔取欲望、胆量、灵活度、对人的友善程度等,50%至60%的幼犬经过筛选可能成为警用搜救犬,“总体而言,一只优秀的搜救犬要具备外向大胆的性格、较高的智商和优良的体格这

  3个最基本的品质。”

  训练

  “通过基本考核的幼犬只能叫做训练犬,还不是一只搜救犬。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和考核,在这一环节,没有通过的训练犬同样会被淘汰。”李刚说,幼犬在出生6个月进行筛选后,还需要经过8个月至一年半的严格训练。

  在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场地中除设置有竖梯、10级跳板障碍、轮胎、铁圈等各种训练设备外,还有一片堆放着瓦砾、石块以及几根大水泥管的废墟。“搜救犬通过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来发现被困人员,在地震搜救中比生命探测仪还准确高效。我们在搜救训练中让犬对人的气味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它只对人体气味做出反应,而生命探测仪只要是生命信号就做出反应,也包括小动物,其探测出来的不一定是人的信号。”李刚说,这片废墟是对现实搜救的一种模拟。

  进行废墟搜救训练时,一名训导员作为“搜救对象”藏身在废墟下挖好的土坑里,盖上掩体。另一名训导员发出“搜”的口令后,搜救犬会用鼻子到处嗅,当找到人体气味散发的地方时,就会在藏人的掩体附近蹲下并大声吠叫,这时里面的人就会把一个类似网球的橡胶球丢给搜救犬并大声称赞“好狗!”

  “训练狗的过程其实就是陪它玩,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刺激犬的占有欲和兴奋度,然后形成条件反射。”来自山东的训导员徐东亮告诉记者,这个橡胶球是他们日常训练的重要道具,也是搜救犬眼中的玩具。在它们完成搜救任务后,就会得到玩球的奖励。

  在搜救犬幼年时,训导员会点燃打火机,让幼犬一点点适应火苗,并逐渐加大难度,增加火场、火圈等训练科目,搜救犬便不再畏惧火。作为一只合格的搜救犬,还要进行翻越障碍、废墟搜索、箱体搜索、野外搜救、追踪训练及搜爆训练等。

  “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搜救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就要求它必须适应汽车、轮船、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犬被关在一个大铁盒子里接受训练,摇动铁盒模拟乘坐飞机时的效果,避免搜救犬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晕机、晕车而无法执行搜救任务。”李刚介绍说,除了要对搜救犬进行乘车、乘船、乘飞机的训练外,这些搜救犬还要接受其他的训练,诸如根据失踪者遗留的物品进行气味上的追踪,根据死尸的味道寻找遇难者遗体,在高寒地区对雪崩受灾者进行搜索等。

  刘庆告诉记者,幼犬在8月龄后正式投入训练的过程中,不同的工作犬会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也会有不同的培训时长。比如,在山林地搜捕的警犬必须满1岁之后才能进行正式培训,因为这种犬的搜索强度很大。雪地搜索犬和物证搜索犬的月龄则限定在8个月就可以,因为它们是用嗅觉来工作而非体力。

  退役

  据了解,与国外相比,我国消防搜救犬队伍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各省消防总队均成立了搜救犬专业团队,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盈江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天津港“8·12”爆炸等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中,搜索定位遇险被困人员1000余人,极大地提升了消防部队专业救援能力。

  一只搜救犬的一生,要经历幼犬、训练犬、工作犬、退役犬四个阶段。刘庆介绍说,从服役开始,工作犬的工作周期是8年。在这8年中,每年都会为它们体检,有些犬会因为疾病等原因中途被淘汰。正常情况下,8年就是一个轮回,8年之后这些警犬便不再服役。

  目前,官方有3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退役犬的问题,一是在所在单位养老;二是由带犬的民警领养,但因为中国不像欧洲,住房面积比较紧张,这种情况比较少;三是由一些爱犬人士签订合同之后收养。

  在第三届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闭幕式上,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牛跃光表示,下一步,要把搜救犬的培育与应用向搜爆、追踪、鉴别和水上救援等领域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掘搜救犬的潜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施救能力,努力打造好这支灭火救援的“特种兵”队伍。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搜救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