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事实不清就妄下断言”是时评之癌
湖南邵东杀师案震惊了舆论,18岁凶手的残忍和冷血让人不寒而栗。新华社和中青报同日推出的深度调查,还原了这一沉重得让人窒息的血案背后很多细节。从记者的采访中,公众看到了那个被杀老师的善良,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悲剧,看到了杀人嫌犯身上可怕的反社会人格,极其偏激、狭窄和自私的病态心理,让人无法理解的凶残。接受记者采访时,嫌犯一直在微笑,对杀师毫无悔意,根本没把杀人当回事,对将要受到的惩罚也毫无畏惧。越是让人无法理喻,越让人觉得可怕。
从记者翔实的调查报道看,这应该是一起极端个案,一个身上有着极端反社会人格的病人制造的一起血案,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体制根源或教育症结,更与师生关系恶化的教育生态没有关系。可反观杀师案刚发生时,一些评论者在事实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就根据脑补而迫不及待所做的判断,实在让人觉得荒唐。他们习惯性追热点,在事实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迫切归罪,有的指向留守儿童问题,有的批评师生关系的恶化,有的反思教育顽症制造的悲剧,有的自以为是地把问题归咎于老师的问题和学生压力过大。
真是服了这些评论作者,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让评论远远跑在了新闻前面,在不了解事实的时候就敢这么胡说八道。新华社记者在题为《我们了解得太少,评价得太早》的手记里,很克制地批评了上述论调。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被杀的滕老师很爱学生,曾做过一个让学生们非常感动的比喻:我就是个老母鸡,学生像小鸡,将学生呵护在羽翼下,抱在怀里关心——这样温情的、让学生在回忆老师时泪流满面的比喻,到了某些时评家那里,竟然被阐释成了制造问题的母鸡教育和动物教育。滕老师的学生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老师在被残忍杀害后还受到这种曲解和侮辱,写信反驳,看了让人落泪。
有句话说得很好,一个手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有些评论写手就习惯拿着锤子写评论,根本不顾事实如何,而是用脑子里所储备的几个“万能评论套路”去套新闻,看到一个热点,就扑上去评论,根本没有耐心去分析事实。而是在键盘前闭上眼睛脑补,用体制弊病、教育顽疾、贫富差距、道德沦丧、大学沉沦、底层沦陷、留守之痛、权力霸道等罐头词汇去硬套事实,一篇篇高谈阔论却远离事实的评论便横空出世。
时评人虽然不接触新闻事实,远离新闻现场,但应该有一种远离现场的谦虚与谨慎,耐心等待那些在新闻现场采访并接触过新闻当事人的记者写出报道再作判断。缺乏对具体事实的把握,不了解前因后果,如何去归因归咎并透视问题根源呢?可一些人不仅没有那种不在场的谦逊,甚至洋溢着一种不在场者的道德自负,将自己的脑补凌驾于事实之上,越是远离事实越是自负。
一位著名记者说过,“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在现场的记者都还不敢轻下判断,而网上的评论却迅速泛滥成灾。“知道越少却判断越多”已经成为一种不治的“时评癌”,某些所谓的时评写作者在网上听了一半,只理解了四分之一,进行了零思考,最后却表现出了数倍的反应。这样的评论不仅生产着情绪垃圾,误导着公众,更带来了很多伤害。一个在学生眼中那么好的老师,却被想象成了“逼得学生拿起屠刀”的恶人,这样的恶语相加,难道不像凶手刺向老师的尖刀一样可怕吗?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事实不清就妄下断言” 时评之癌 湖南邵东杀师案


田径——世界挑战赛:博尔特百米夺冠
首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开幕
“海蓝鲸”号正式投入运营
挪威北极圈小镇的“街头涂鸦艺术”
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陕西大熊猫喜添仨“男宝宝”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
葡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升至64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