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保护未成年人 尽最大可能清除社会“雾霾”
不得让未满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独留在家中、车内;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分数排名;4岁以下儿童坐车要配备安全坐椅……12月22日,南京市人大发布公告称,《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将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现代快报》12月22日)
相较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南京市这一地方条例的相关条文的规定显然更具体、更扎实,也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比如,透过“不得让未满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独留在家中”的规定,公众可以联想起2013年南京江宁区两名女童被饿死家中的人间惨剧。
南京新条例的相关禁止性规定,无论理念还是立意都很好,如果能够实施并持续下去,一定可以极大改善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环境。不管是对于日常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还是涉及长远的发展预期,都能起到相应的防范、保护作用。不过,仅仅停留在一部条例上,显然还不够,我们更关心这些规定能否落到实处?比如,当法理与亲情产生冲撞时,究竟应该依法办事,还是也该考虑到亲情?以今年舆论沸沸扬扬的南京虐童案为例,它就呈现出极为复杂的一面,当公众舆论要求严惩的呼声,与家庭日常生活不乏温情的另一面产生冲突时,法律的判决往往陷入两难境地。
此外,诸如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与有偿家教或捐款捐物、购买商品等活动;削减或挤占体育、艺术等非升学考试科目课时以用于升学考试科目教学等,这些问题也都属于老问题了,媒体多年来屡屡曝光,现实中依然难以完全禁绝,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的诉求,尽管很多时候呈现对立,但也有“一致”的时候,比如家长“为了孩子”而主动自愿被购物、被捐款。凡此种种,若完全交由法律裁定,效果未必乐观。
另一个隐忧是,体现在未成年人身上的问题,往往有着巨大的“社会化长尾”,若仅从孩子身上着眼、下力,恐怕只能是做些表面文章,很难真正“药到病除”。比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分数排名”,这很理想化,但现实情形是,即便明里不公布,暗地里各方也“心中有数”;即便学校不主动公布,学生家长也会有这样的诉求。原因很简单,分数决定一切。
保护未成年人,除了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获得一些必要的、具体的保护,关键还是要尽最大可能清除社会上的“雾霾”,给他们提供一个晴朗、清明的生长环境。换言之,推动南京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法落地,还需从社会层面作更大努力,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预期。(胡印斌)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法落地 南京


英国皇家空军军事演习 直升机穿越火海似大片
动物“战”高温
台风“塔拉斯”强度加强 将从海南岛南部近海擦过
费德勒夺得温网男单冠军
海归大熊猫“林冰”产下龙凤胎
法国国庆日阅兵式即将开始 士兵准备受阅
北约多国举行“军刀卫士”军事演习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法国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