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别流于形式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日前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要在聚餐活动前,将聚餐菜单、举办地点、预期参加人数等提前向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12月31日中新网)
农民不像城里人,节假日经常呼朋唤友来个集体聚餐,所谓的农村集体聚餐,简而言之就是谁家遇到了婚丧嫁娶之事,在家里摆上几桌酒席招待客人。在家里摆酒最大好处就是省钱,不论是自己采购食材,自家人亲自上灶加工,还是请来时下农村的地区流行的“流动饭店”上门制作,都比去饭店实惠得多。
但是这种聚餐形式也有弊端,平常日子里农家的一日三餐很简单,一个家庭主妇很容易就搞定。集体聚餐则不同,在农村不论哪家有了红白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会来帮忙,作为主家一管就是几十口,甚至上百口人的饭,对于没有这方面经验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大工程,食材的采购,饭菜的加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些年,在农村的一些集体酒席上发生食物中毒的报道屡见报端,教训可谓深刻。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就是想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最大可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不过恕笔者直言,看过这个指导要求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形式大于约束,过于空洞化。比如这个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是个什么职务?由什么人担任?职责是什么?就算农民按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将集体聚餐菜单、举办地点、预期参加人数一一上报了,作为食品安全信息员,他们要做的是什么?又能做些什么?是有权力对村民上报的菜单进行修改,还是能对举办聚餐的地点进行规范?按照笔者对农村的了解,这个食品安全信息员的设置,除了人为添加一项不切实际的“行政审批”外,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光靠一纸食品安全承诺书,一个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根本不足以让农村集体聚餐变得更安全。这几年农村集体聚餐之所以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聚餐所用的酒水和食材上。看看农家小卖部摆放的“帅师傅”“营养抉线”“啃德鸡”之类的山寨食品,看看农村大集上卖的那些红艳艳的卤肉,黑乎乎的凉拌菜,以及明显比市场价低的名烟名酒,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才是需要大力整顿的东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承诺书


百花争艳切尔西花展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防空旅进行跨昼夜实战演练
芝加哥举行2018年美国餐饮展
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开幕 军民融合成就瞩目
“天鹅座”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
夏威夷火山岩浆流入太平洋 形成有毒蒸汽云
到南海“海马冷泉”探秘海底的“生命绿洲”
美国务卿威胁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