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无病呻吟、离经叛道怎能成艺术支点?
近日,“大同大张”个展在沪上举行,引起业界评论的是张盛泉以生命作代价留下的作品《我看见了死亡》。有专家批评指出:看这样的作品负面情绪太浓烈,完全不可能达到“滋养人心”的艺术初心。也有评论家认为,时下,“无病呻吟”“离经叛道”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一般状态,是时候进行真正的反思了。
刺激、叛逆、审丑,充斥着暴力恶浊之气,以及对社会的嘲讽,某些当代艺术呈现出个人极端的情绪发泄,这样的“作品”在不少批评家看来,不过是以艺术的名义宣泄一己私欲,完全没有艺术的使命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远不主张以极端消极的方式去表达所谓的艺术主张,他认为,“某些以斗狠、斗猛、斗谁残酷为手段的哗众取宠,不过是一些人对自己负面情绪的抒发,或者是嫁接了某种西方不健康的、猎奇的艺术趣味后所表露出的审丑倾向。”在他看来,虽然某些当代艺术的尺度和坐标到底何在,是业界长久争论的话题,但是有一点应当是恒定的,那就是“真善美才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最原始、也是最高境界的追求。艺术更不例外!”
现当代艺术众说纷纭。总体而言,现代艺术更多指向视觉艺术,是可视化的表达,当代艺术更多则从视觉指向理念和观念,有人称其为“对愿景的提纯”。王远认为,无论记录现场、营造形态抑或批判现实,这些愿景的提纯固然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理念,但单纯为博人眼球而博人眼球,这样的艺术毫无意义。业内专家指出,某些当代艺术的“任性”已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到了“非暴力不合作”“非血腥色情则无现场”的极端境地。而某些作品在给人视听刺激之后,恐怕除了生理感受,剩下的更多或许是戾气、恐惧。
还有一些当代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频频发出质疑,甚至将“真善美”当作不合时宜的主张。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直言:“‘真善美’非但没有过时,它还应当成为人类最高的追求之一。艺术归根结底是内在涵养的外向,不一定必须涂脂抹粉,但也不该提倡以消极负面来标榜特立独行。”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话我们不应该忘记:“真和美的需要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纪伯伦对美的表达如此彻底,它应该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基本底色:“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时下有些人把某些当代艺术作品归为“创新”,认为要坚持“艺术家首先应当拒绝重复”的原则,只有疯狂发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是无法复制。对此,有艺术评论家指出,艺术家能否为自己在艺术史上留下一行字、几页纸、一两年、10年都不足以研判,而是需要放眼百年进而更久的时间才能给出答案。若回望深远的艺术长河,所谓的“艺术殉道者”不在少数。当梵高、巴斯奎特、盖斯特尔等等早就把该加诸自身的伤害都做了个遍,某些当代艺术家以健康或生命换来作品又能在艺术长河中激起几许浪花?相似案例在当代艺术史里并不鲜见,上世纪90年代一位女艺术家举枪朝自己画作扣动扳机的作品一时间声名大噪,但事实上,用机关枪扫射画作的丰塔纳,早已将刀割的极简主义做到极致。
真心希望一些当代艺术创作者能够从“病态的戏仿与复刻”中走出来,站到万物茂盛的阳光里,尊重更多人的审美理想。不要刻意排斥真善美的审美逻辑,把无病呻吟、离经叛道当成自己艺术生命的支点。(王 彦)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无病呻吟 离经叛道 张盛泉 《我看见了死亡》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