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孙悟空原型起源于四川?或为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知名古代艺术史学者巫鸿考证认为,白猿传说表现了大主题:“猿精劫持妇女”和“二郎神降服猴精”。
“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源自四川。”著名艺术史学家巫鸿教授,通过考察四川汉代的石刻这样说。
巫鸿的依据是,孙悟空原型起源于四川的白猿传说,它表现了两个主题:“猿精劫持妇女”和“二郎神降服猴精”。
新津东汉石棺白猴像
“这两个主题,在东汉以后又从四川传播到中国其他地区。为以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神怪故事为题材的绘画、戏剧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巫鸿说,源于四川的这两个有关猿猴的主题故事,发展的顶点是吴承恩在其《西游记》中所塑造的一个新型的、英雄的猿猴。
他认为,这一新形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过去300年中以猿猴为题材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
对于巫鸿教授的这一观点,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西游记校注者李天飞表示赞同。
李天飞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两套故事,即南方的猿精“某大圣”故事加上北方护送唐僧取经神猴“某行者”的故事,杂糅而成。
“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取经的孙行者,本来就是两个猴。两套故事是两拨人写的,大概是在元代的时候被整合到一起去的。”李天飞说,这也解答了很多读者的疑问为何“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能大战十万天兵,而取经的时候孙行者反倒动不动就被打得一塌糊涂。”
四川石像
代表白猿传说的早期版本
巫鸿是著名艺术史学家,学贯中西,他的研究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材质、时期、主题的美术作品都颇有启发性。
在《礼仪中的美术》一书中,巫鸿详细论述了四川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的艺术流转,并认为《西游记》中的猿猴形象即源于此。
巫鸿说,四川汉代的一些画像石内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对这些特殊形象的图像学解释,而且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国早期叙事文学与叙事绘画之间关系的一般性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新津石棺相对完整的一块 内江东汉白猴像
巫鸿首先提到四川发现的四块画像石。
在四块画像石中,其中新津的两块是石棺残片。对于这两块残片,有说法称,1949年以前,在新津发现后,被古董商分割,卖到成都。所以其中一块已经破碎,5块残片拼凑的画像不是很完整。完整的一块,宽62.5厘米,长205厘米。
此外,在内江石棺和乐山崖墓上也出现类似画像,巫鸿称之为“新津二石的粗糙翻版”,但内容出现一些变化。
这四块画像描绘的主题是“猿精劫持妇女”。
“这些画像,事实上代表了白猿传说的一个早期版本,而这个传说后来成为著名的唐代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主题。由于这些画像石有确切的出处和时代,这就为我们寻求白猿传奇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巫鸿说。曾有学者提出,汉代叙事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志怪或异闻类故事的特殊地理因素。
巫鸿说,上述四幅画像,提供了白猿传说是汉代四川地区土生土长的传奇故事的有力证据。这个证据基于两个相互联系的事实:第一,四幅画像都出自这个地区;第二,这些画像描绘的猿猴故事是四川地区所特有的画像内容。
唐代传奇《补江总白猿传》,描写有一神通广大的白猿精,好劫掳妇女,窃人妻女三十余藏入深山。梁大同末年,欧阳纥率军南征,中途其妻被白猿掠走。欧阳纥“深凌险以索之”,中途历尽艰辛,终将好色白猿杀死,无奈此时欧阳纥之妻已有身孕,后生一子,状貌如猿猴,却“聪悟绝人”。
唐代之后,诸多话本和小说中继续了《白猿传》的主题,并随后世的丰富产生了很多类似的故事。这成为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一个来源。
渠县沈府君阙:全国仅存的双阙遗迹。
编辑:陈佳
关键词:孙悟空原型 起源于四川 或为南猿北猴 故事的合体









国产大型客机C919计划投入6架试验机开展试飞
故宫畅音阁戏曲馆开馆
9月2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墨西哥中部发生7.1级地震
海峡两岸中秋灯会亮相水乡周庄
巴西发生森林野火 势头迅猛浓烟蔽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1届大会开幕
勿忘国耻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