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政协第一届全会上的两位女代表
——中国妇女运动英杰沈兹九和杜君慧
“一个半”编辑
“从《妇女园地》过渡到《妇女生活》衔接得这么好,甚至还利用了最后几期的园地为将要诞生的《妇女生活》大登广告,不仅没有造成读者中断与我们的联系,而且赢得了更多更广泛的支持和同情,这一切,要归功于君慧。”沈兹九说。
《妇女生活》杂志先是月刊,以后改为半月刊,32开本,每期150页,内容广泛,有国内外大事评述,绝大多数是反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和要求的文章,也有文艺作品和漫画、插图,矛头都是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在创刊号上,沈兹九这样写出了这份刊物的宗旨:“她将做你的知友,给你许多智慧,使你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认识一切丑恶;她将做你的先导,给你许多指南,使你怎样脱去重压,怎样做社会人,怎样携手走向光明大道上。”在那黑暗丑恶的世界,这声音如涓涓的清泉,直流入挣扎着起来反抗重压的妇女的心田,人们抢着订购、阅读《妇女生活》杂志。
这样一份刊物,在今天看来也不算小了,而沈兹九说,当时只有一个半编辑。“‘一个’先是子冈,就是以后成为名记者的彭子冈同志,她曾在松江女中做过我的学生。子冈走后,就由季洪接替。那‘半个’就是我。当时的条件很困难,所谓的编辑部就设在我家里。我白天要出去参加各种座谈会,组稿,周旋联系,编稿只能在晚上,所以只能称半个编辑。我的弟弟沈西苓,是进步电影导演,和我住在一起,晚上回来都是他伴陪着我的,而我也通过他了解到许多文艺界的情况,作为写作的素材,支持我们的人很多,如1936年3月8日那一期,就是夏衍同志帮我们画的版面,并开辟了“生存线”这个栏目。他常对我们说:‘一个杂志带出一个运动,一个杂志带出一批人才,一个杂志带出一批作品。’我们就是这样去做的。”
《妇女生活》的稿源很充沛。首先,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经常为其撰稿,内容都十分好,如创刊号是杜君慧写的《现代的结婚与离婚》。罗琼的稿子很多,如《恐慌深入期中的中国产业妇女》《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等文,都是向妇女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好作品。还有茅盾写的《一个妇女的半天》,深刻揭露了妇女地位低下、广大妇女备受压迫的状况。夏衍也常写文章,如西安事变发生后,《妇女生活》要表示态度,就与夏衍商量,第二天他的文章就出来了。其次,经常由刊物出面召开各种专题座谈会,如娜拉座谈会、女工问题座谈会等,将记录加以整理,就在刊物上发表,生动又真实,影响很大。
再次是读者来稿,大多是揭露反动当局迫害妇女的行径,激起了广大妇女对旧制度的仇恨。《妇女生活》的编辑组织形式实际上是读书会,读书会先由杜君慧同志领导,1936年6月,杜君慧同志离开上海后,改由钱俊瑞同志领导。参加的都是进步妇女,大家在一起阅读进步书籍,如张仲实、沈志远的著作,请艾思奇讲《大众哲学》,分析研究形势,交换编辑工作中的意见,用以推进工作。
沈兹九说,“在当时的环境里,《妇女生活》能坚持出版下去实非易事,要同各种阻力作斗争。首先,国民党对各种报刊的文章都要进行检查,于是要打通国民党管文化的特务,以免抽掉整篇文章;其次,要与流氓恶势力周旋,主要是反动帮会,要随机应付他们的捣乱;第三,要与当时出版的各种反动刊物作斗争,其一便是国民党办的《妇女争鸣》,要常写文章驳斥他们的反动观点。所以,在那个社会里要有一份为妇女说话的刊物,对我们这些文绉绉的妇女来说,真是一场磨炼。”
投身妇女救亡运动
杜君慧常对沈兹九说:“所谓妇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怎样把妇女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束缚下解放出来的问题。”她生活俭朴,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沈兹九十分尊重她的意见,从她的身上获得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素养。
沈兹九说,“我们领会当时党的意图并不是仅仅要我们办个刊物,而是要通过这本刊物去做各种类型的妇女的工作,把广大妇女发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的行列。我们就积极向着这个目标去开展工作。”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杜君慧得到了宣言的油印稿后,立即交给沈兹九,“明天一早我就为你写好《妇女生活》的社论。”文章登出后,对推动广大妇女起来抗日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杜君慧邀集进步妇女根据宣言的精神积极开展组织工作,各种妇女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如女工夜校、教师联合会、蜜蜂社(大多是家庭妇女参加,吴羹梅的夫人高静宜任社长)、店员组织、歌咏队等,为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35年12月21日,上海妇女界救国会在原有小型妇女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理事会的负责人是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史良,杜君慧任组织部主任、中共党团书记,沈兹九和罗琼负责宣传工作。从此《妇女生活》就成了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的刊物。
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是上海最早出现的一个救国会,成立大会有1000余名妇女参加,何香凝曾在大会上疾呼:“今天的集会,不能再说是救国,可以说是救亡!”把大家心底的热情激发得更盛,并在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妇女生活》就载有这次游行活动的速写:
下午5点钟,即将散会,有人临时动议:现在全场有千余妇女,可整队出去作唤起民众的游行示威!立刻得到了一致的响应,热烈的欢呼声充满了整个会场,一千余条有力的手臂在头颅上舞动了。几分钟内决定了路线……
沿路散发宣言并喊口号:反对华北伪组织!打倒卖国汉奸!反对秘密外交!保障爱国运动!全国妇女一致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河南路的桥上已有不少警察包探,在那里“防卫”着我们。沿着苏州河往东走,每一个路口桥头都有一排“黑色的狗”在把守着了。“打倒帝国主义!”每一个人发出了最大的吼声!前面是邮政局了,四川路桥上,帝国主义者们已安排了大批的探捕在准备向我们进攻,一万多群众潮水似的从四面涌上来。队伍最前面与警察接触了!木棍子打在身上头上……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妇女生活》编辑部迁到武汉,武汉沦陷后又迁到重庆,继续出版。沈兹九一直随《妇女生活》辗转到武汉、重庆。1940年,她去皖南参加了新四军,主编的工作就交给了胡耐秋。1941年国民党公开反共,《妇女生活》被查封。
(作者黄景钧系民盟中央《中央盟讯》主编,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政协第一届全会 女代表 中国妇女运动英杰 沈兹九 杜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