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两高"报告

个体命运检验国家法治成色

2016年03月15日 21:17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要增强对司法活动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那么公开透明是一个基本方向。最高法在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上,一个着力点是加快建设“智慧法院”。通过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这是大数据时代,权责对等的借势倒逼。

这是比此前的文书上网更彻底的网络公开。消弭暗箱操作,让违法违规现形,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对满足人们的知情权、监督权有实质效用,也是对司法人员专业能力和办案效率的敦促。司法正义的核心,还是在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日常执行上。

只有人民内心拥护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

法治的力量来源于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和拥护。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民内心拥护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法治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得以推进。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两高”报告被“刷屏”、点赞,表达的是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回应这种期盼。

微言大义:

@奄奄的嬊:勇于纠正错案,一系列冤假错案得以昭雪,这是公正的又一重要解释。

@在草原上骑马:完善机制,依法纠错,相信会越来越好!

@洛阳小花:坚持司法改革,让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正、规则和秩序!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两高”报告是普通公民了解和认知我国司法现状的一扇窗口,反思冤案错案,彰显了沟通诚意。公众能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筑起心中的法律信仰,才能促进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两高 法治信仰 个体命运 个体尊严 法治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