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之后的六年,北京的房价发生了什么,你们都知道的。只是房价涨了多少,公务员同学对那套福利房的执念就会加深几重。
我能揣度的心情是这样的——“如果买了房,就证明自己之前的等待都是错误的”,又或者是“作为有组织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解决之道”。
这条解决之道终于来了,2014年。她所在的单位真地组织她们购买了福利性质的住房,价格是不到两万一平(与我那位2006年买房的小职员同学趋同),但是方位,简直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
她欢天喜地,守得云开见月明般,聚会时特意向我们强调“旁边的小区要将近四万块钱”。言下之意,当然是要我们get到屌丝阶层无法触及的“福利”。
其实我非常想告诉她,东三环边上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百环家园”,据说其中也有大面积卖给了公职人员,房价长年上涨艰难,脱手亦不是很容易。与之一条马路之隔的华腾园,则是纯粹的商品房小区,房价则比百环家园高出30%-50%,且差距正在逐年拉大。
那些让人眼馋心热的经济适用房,买入时的价格常比照同地段的商品房打个五折,但这五折能否全部变现呢?
若把时间轴向后推十年,你会发现经适房的转手价依然要比照同地段商品房打个三到五折。这样的案例在北京大型经济适用房社区回龙观、天通苑等比比皆是。
我并不是吃不到葡萄便要说葡萄酸,如果谁给我个五折买房的福利,估计我会得意忘形到站在望京小腰,对一众陌生人高呼“你们的单我都买了”。
我更想讨论的是,一个人如何被他职业的特殊感、以及一厢情愿的相信绑架了智商。
这位公务员童鞋在2006年不肯买入的天坛公园附近的房,价格已经上涨了250%。如果住在那里,她甚至可以悠闲地步行去上班。现在嘛,每天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大概要3个小时。
但我的这位童鞋没什么悔意。也许是因为,2006年出手买房,人人都可以,跟随组织低价买入一套福利房,却彰显着身份与阶层。
北京的部委单位公务员是一份神奇的工作。当年能考上的人,是考试能力最强、看起来值得信任、政治正确,再有一份祖坟冒青烟的幸运的人。毕业时讨论谁谁去当了公务员,大家言语中都透露着一丝羡慕,毕竟人家是去跟组织混的人了,曾经听说的某某职位的高福利混杂着个人的想象,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揣测着他们可以享受的特权。
他们从一上班,就拿上了比大部分同学都少的工资,承受了并不比江湖上小的压力。不过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坚信,他们将获得金钱无法衡量的荫蔽。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