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73岁"陪读婆婆"有个梦 推着脑瘫孙子上大学(图)
邬恩孟在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
故事
婆孙18年
无论天寒酷暑刮风下雨没缺一天课
1998年,垫江城区一家医院内,邬恩孟呱呱坠地。因缺氧窒息,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出院后的前半年,他和其他孩子相比并无异样,能哭、能笑、会吮手指头。
然而,在7个月大时,“三翻六坐九爬”,在邬恩孟身上一点也体现不出来,脑袋还一直低垂着,家人带着他来到儿童医院。一纸“先天性脑瘫”的结果,让父母瘫软在地。几天后,母亲离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孩子不容易,我要将他抚养成人。”这一年,周昌华54岁,她毅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不间断的治疗,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不得已,她只得让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老伴从此承担起照顾孙子的责任。
随着一天天长大,邬恩孟病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了锻炼孙子,老人特制了一辆四轮自行车,在后轮处每一边各加小轮胎,用铬铁焊接增强稳定性。然后,把孙子的脚绑在踏板上。每天空闲出来,老伴在车旁扶着孙子,她则握着孙子的双脚,然后倒退着进行练习。教了差不多1年,孙子才学会转动踏板。
“再难也要让他有知识,有文化。”这是2004年邬恩孟幼儿园读完后,到凤山小学上一年级时,婆婆周昌华说的一句话。
周婆婆说,刚开始说什么学校都不收,“我就央求让孙子试一试,我说我会陪着他一起读,不会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如果跟不上就退学,学校才同意了试读一学期。”
没想,第一学期期末,邬恩孟考了全班第一名,学校这才同意办理入学手续,还选他当了学习委员。此后6年,每天上学,周婆婆都会推着孙子,骑着特制的自行车一起到校。邬恩孟的成绩,也一直位于全年级前茅。
2010年7月,邬恩孟以优异成绩考上垫江县实验中学。无论天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和婆婆从没缺过一天课。“虽然很苦很累,不过我很欣慰,我还想推着他去上大学。”采访时,周婆婆望着墙上贴满着孙子的各种奖状,露出笑容。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陪读婆婆 推着脑瘫孙子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