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中科院院士数学笔记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体

2016年04月15日 17:56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年轻时就是“学霸” 考大学总分第一

“父亲写字一直都是这么工整。”黄道群介绍说,父亲是安徽芜湖人,高中考入当时全国知名的扬州中学。当时扬州中学的数、理、化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父亲当时所在的班级,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排在年级倒数。后来,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全班奋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高中毕业时,黄纬禄的“英文关”基本过了,上大学后,他的英语水平比很多同龄人高一截。黄纬禄还曾经去英国留学,回国工作后,英文虽然用得不多,但和从国外来的朋友用英文交流、开玩笑都很流利。

黄纬禄的“学霸”潜质从考大学时就显露出来了。1936年,黄纬禄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4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大学。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的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考了满分,数学系还曾为此和电机工程系“抢”这个“好苗子”。

在大学期间,黄纬禄的数学成绩好也是人尽皆知的。快毕业时,很多低年级学生向他请教微积分题目。黄道群回忆说,当时电机工程系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严,父亲毕业时四年均分是88.8分,位列专业第一。

“印刷体”笔记引思考:踏实是成功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曾发表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金陵晚报曾对南京高校学生做过调查,高校课堂上,用手机拍PPT(电脑课件)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学生干脆不做笔记,就等着拷贝老师的讲课课件,然后坐在电脑前,一页页整理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记笔记只是形式,如果复习的时候“用心”,那和上课记笔记效果差不多。

研究生小吴学的是经济学,他告诉记者,同学之中,拿笔记本专门记笔记并且整理归纳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将重点记在书上,还有人喜欢用活页纸,回去再装订。是否记笔记,还要看课程难度,像高等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些比较难的课程,记笔记的人会多一些。

很多网友认为,院士的印刷体笔记能够引发更多年轻人思考,该如何做课堂笔记。李宇青认为,黄院士的这本数学笔记的意义在于,“让现在的学生懂得成功建立在勤奋、踏实、不浮躁上。”

字迹工整的学生成绩更好?中小学老师:没有必然联系

除了院士的笔记、曾经流传出的一些历史名人和学术牛人的笔记,不少都具备“字迹工整,清爽干净”的特点。

难道字迹工整的学生成绩会更好?多位教育专家表示,目前还没看到过相关研究,能说字迹工整和成绩好坏具有必然联系。

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向记者谈了自己的想法。金陵中学一位语文老师说,二者存在正相关性,也有例子可以体现。

比如,2013年,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金陵中学学生费欣意,她的课堂笔记就和教科书一样工整,简直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翻开小姑娘的笔记本,不仅字写得好看,对不同的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区分,例如英语单词用黑色笔抄写,引申出的词组就用蓝色笔抄写。

“字迹工整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有恒心,有毅力。”该位老师说,但不能说字迹工整的孩子成绩就一定好,这个推论不成立。

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小学校长林慧敏告诉记者,她长期观察发现这样一种趋势,那些字迹工整的孩子,不仅写字认真,还会把这种“认真劲儿”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们审题时会更细致一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效果确实更好。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写字上,笔记、作业看起来不算工整。“这不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林慧敏解释说,有些孩子更愿意动手实践,思维也能得到发展。所以,字迹工整和好成绩之间存在一定规律,但没有必然联系。

编辑:王沥慷

01 02

关键词:中科院院士 数学笔记 英文 工整 印刷体

更多

更多